7月19日到22日在承德参加了昆虫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国际研讨会。会上,我做了一个主题发言,合作主持了半天的会程,听取了大部分的学术报告,最后还致了闭幕词。交流主要是用英语进行的,感觉比上班还累。不过,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感谢承办会议的河北师范大学的刘老师和同事。 我的心情很愉悦,见到许多老朋友,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还学了一些新的东西。
23日一早,我们结队出发,乘车前往坝上观光。行至半途,汽车需要加油,大家也需要下车透透气,方便一下。不知谁最先发现一种白蛾子,密密麻麻地爬在路边的广告牌下,我们都陆续围了过来。
这是什么蛾子,大白天聚集在这么显眼的地方?白白的身体和翅膀,是美国白蛾吗?这里应是这种外来种的分布地。它们有大大的翅膀,但用小枝拨弄却不会飞。有的蛾子的尾端铺有成片的厚厚的黄褐色绒毯,下面一定是卵块。这些在蛾子中并不多见。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学习鉴定这种蛾。
这种蛾子的体型比美国白蛾的大,因此断定不应是那种著名的外来种。比对标本,它该是一个本地种,中文名叫舞毒蛾,英文名叫gypsy moth, 学名是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Lepidoptera: Lymantriidae)。这种蛾以卵越冬,一年发生一代,能取食500多种树木,包括栎、杨、 柳、榆、桦木、槭、苹果、椴树、山楂、落叶松等,但只在幼虫期取食叶片。在北京,它有时也会在果树和绿化植物上造成危害。
舞毒蛾原产于欧洲和温带亚洲,后来传到北美东部,成为当地最为严重的林木害虫之一。据说是在1869年,一位昆虫学家对蛾子产丝很感兴趣,从欧洲带了一些这种蛾的卵到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进行研究,但不小心让这种蛾子逃逸到了外面。这位昆虫学家了解这种昆虫可能造成危害,于是向当地权威机构报告了这个情况。不久,这种蛾就在新英格兰地区扩散开来,12年后成为当地的重要害虫。
这种昆虫的雄蛾活跃,白天常常在林中成群飞舞,舞毒蛾的“舞”即由此而来;但是雌蛾不善活动,尽管翅膀很发达但不能飞行。我们看到的都是雌蛾,这是为何它们不善活动的原因。那么为什么集聚在路边的广告牌牌子下面呢?我推测,这种昆虫趋光性很强,在晚上这里车来车往,车灯打在广告牌上会有反光,蛾子因而集聚到这里。天亮后雄蛾飞走躲起来了,只留下不善飞行的雌蛾。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那为何称之为“毒”蛾,主要是因为在它的幼虫体上长有很多有毒的毛,有时这些毒毛会附在蛹的表面,可保护不会行动的蛹。幼虫的头部有一个“八”字形灰黑色条纹,体背及体侧还有很多毛瘤,其中背面的前5对为蓝色,后6对为红色,色泽鲜艳,看后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里停息不久,我们就得上车赶路。我恋恋不舍,后来在坝上又遇见了罂粟花,美丽无比,感觉这一路被什么在刺激着,并沉醉着……
思考题:
舞毒蛾传入美洲的案例对我们有何警示作用?
利用舞毒蛾的行为特点,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巧妙地防治这种害虫呢?
说明:从上往下,照片4和5来自互联网,其他为原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77-249385.html
上一篇:
蝉体内的共生细菌下一篇:
科学家“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