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在新疆西北部哈巴河县的多乃特山谷中,一个牧民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巨岩。岩石上,居然出现了若干神似飞机、飞碟、火箭等的图案。碳14检测发现,这些疑似飞行器的岩画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图案到底是什么呢?是远古中国的飞行器,古人捕鸟用的器具,还是外星人的UFO?不得而知。为此,当地有关机构成立了一个由物理学家、考古学家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后仍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事实上,我国古代人民早已发明了诸多的飞行器?本文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都有哪些。
一、舜与竹蜻蜓
相传上古时期的舜帝是首个利用器物的“飞行者”。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早年丧母,受到继母的嫉恨。继母常在舜的父亲瞽(gu)叟面前讲舜的坏话。久而久之,瞽叟也对舜产生了厌恶。一次,舜爬上谷仓屋顶上劳作;瞽叟在继母的挑唆下竟然悄悄撤下了梯子,点燃了谷仓,欲除舜而后快。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情急之下他随手抓起了身边的两顶大斗笠,做“翅膀”,从谷仓上一跃而下,得以逃生。这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使用器械“飞行”的故事。舜的斗笠相当于现在的降落伞,因此,舜帝堪称第一个利用器械飞行的中国人。
图1 舜利用斗笠跳下谷仓(沈海军团队原创作品)
春秋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竹蜻蜓。这个神奇的简易玩具老少皆宜,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通常用竹子制作。横的一片是螺旋桨,中间开孔,插入一根竹棍。两手搓转竹棍,竹蜻蜓就会旋飞上天。18世纪,竹蜻蜓传到欧洲,被称为“中国飞陀螺”。英国航空先驱凯利曾对竹蜻蜓十分痴迷,他仿制改进了“竹蜻蜓”,并一度在讲学时将其带在身边,以便于向听众解析、演示螺旋桨的工作原理。时至今日,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竹蜻蜓就是现在直升机的最初雏形。
二、可军用的风筝
风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不陌生,它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墨子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我国古代称风筝为“鸢”,现在主要用途为娱乐,但古时却被频频用于军事用途,在不少别史和正史中均有记载。
古籍《渚宫旧事》中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说的就是鲁班用木材制作载人风筝,高空侦察宋国城池布防的事。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时,曾利用风筝及风筝线长度等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据唐代《独异志》记载,梁武帝曾利用风筝作军事用途,来传达消息。13世纪时,金、蒙战役中,金人曾放出风筝,附带鼓励被俘兵士叛逃的传单;当风筝飘到蒙古兵战俘营上空时,他们便把线切断,将传单散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