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海军
2017年5月,国产大客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首飞,随后便进入紧张有序的适航试飞审定阶段。为了加快适航审定进度,在上海、陕西、甘肃、山东、江西、内蒙古等地,同时适航试飞的C919曾一度达到了6架。时间如梭,5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5年间,6架C919客机经历了一项项严苛试飞科目的考验,试飞工作持续开展,从未间断。
2022年7月19日,C919大型客机试飞现场指挥部召开总结大会,正式宣部6架C919试飞任务完成,这标志着C919大客飞机国内适航取证工作即将画上句号,不久将投入运营。也就是说,国人有望最快在年内便可乘坐上国产的C919大客飞机。
6架C919同框
一、多家航司为何大量订购空客飞机而不是C919?
前几日,我国报道出“飞机超级大单”,东航、国航、南航等国内三大航司订购了近300架空客A320NEO飞机,总价值达370亿美金。为何不直接采购中国的国产大飞机呢?是C919客机没有A320NEO先进吗?
显然不是。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的C919飞机不管从座位数、航程、设计水平、技术先进度、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不输A320NEO,连发动机都是Leap-1同款,甚至在机头局部设计方面还领先对方。
A320NEO
三家航司为何选择大量订购空客飞机,其实主要原因在于C919的产能。目前,C919的适航认证工作几近完成,但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机型并实现大批量生产,仍需要较长的时间。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的几家航空公司采购空客飞机,主要是基于旧飞机急需更新,以及后疫情时代业务恢复的需要等因素;C919产能不足,如果采购飞机的话,几家航司有点等不急。
二、安全运营,波音737MAX的前车之鉴
安全是民航飞机的头等大事。2018年至2019年间,波音737MAX曾因飞机设计缺陷,连续两次出现坠机事故,造成346人遇难,引发创纪录的全球停飞。目前波音737MAX已进行了整改,弥补了引发两起空难的缺陷,但波音737MAX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境内被禁止商业飞行,这给波音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大面积停飞的波音737MAX
作为初来乍到的“新兵”,C919飞机运营过程中必须要杜绝出现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为此,现阶段需要尽快完成C919飞机运营机场的配套设施建设,为C919的商业运营铺平道路;需要尽快建立起C919飞机的客户服务体系,并在日后的飞机运营中不断完善;需要加紧培训与建设航空公司的C919机队人员队伍,提升机组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过硬的业务水平;飞机运营中,航司和中国商飞需要加强飞机故障监督、检查和维护;航司要严格执行中国民航总局的适航指令,扎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总之,绝对的安全,是C919成败的关键,容不得一点马虎。
三、投入运营后,仍需持续完善
研究表明,一个复杂的系统、设备或者产品,其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浴盆状,即所谓的浴盆曲线。该曲线是设备/产品运行故障发展的普遍规律。该规律中的第一阶段为初始故障期,常会因为设计、制造缺陷,零部件加工质量以及操作人员不熟练等原因,故障频发。随着不断调试、排除故障,设备会运转逐渐正常,故障发生率逐步下降,进入浴盆底部。
产品故障率浴盆曲线
作为一种新型民用产品,C919客机也不例外,进入商业运营后也必然会经历一段磨合的初始故障期。对于C919来讲,运营初期爆出现故障其实并非都是坏事,因为,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一个产品才能够最终完善,并得到用户的认可和青睐。事实上,不管是空客还是波音飞机机队,每年航司用户都会报告出大量各种各样飞机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这种故障源源不断地汇报到空客或波音总部,而空客或波音得到这些故障信息后也会及时地给予回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如果故障严重的化,空客或波音甚至会对自己的相应机型做局部设计上的更改。
我们相信,经过初始故障期的C919客机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发展成为可与空客、波音飞机抗衡的民族品牌。
四、持续提高国产化率,加快国产配套发动机的研制
中国商飞公司官网信息显示,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目前累计拥有28家客户815架订单。然而,C919飞机的零部件大量来自欧美等国家的供应商,尤其是发动机,为美国和法国联合生产的Leap-1c。
目前我国已经加快了相应国产替代产品的研制,包括国产C919配套发动机CJ-1000的研发,以期提高国产率,但因研发经验不足、部件适航审定以及发动机研发周期冗长等原因,中短期内尚无法实现技术完全自主。在中美科技战、贸易战“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这导致C919存在随时被“卡脖子”的风险。
leap1发动机
因此,提高国产化率的相关产品以及国产配套发动机的研制,国家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以目前中国的国力,应该讲,C919飞机实现技术完全自主,只是时间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