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写新闻需要一点逻辑和常识

已有 7007 次阅读 2017-11-25 22:09 |个人分类:燕园夜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闻, 常识, 逻辑

这个题目说过好多次,还是有说的必要。

例1:

这里是《XX日报》的新闻:

 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XX)日前,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及白皮书由全球专业信息与分析服务公司科睿唯安在线发布,该名单基于学术研究平台科学引文索引中超过33000本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引文数据,遴选出来自全球21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900所机构并发表了130000篇高被引论文的3000多位科学家。。。。

2017年有3000多位科学家发表了130000篇论文—— 平均每人40多篇(这还是按照没有合作者计算),而且全是高被引!肯定有什么地方有问题!

这是个常识吧?一年50几周,去掉假期,也就是40多个工作周。每周写一篇论文已经不得了,还得都是高被引!可能吗?!

后来查了各种消息来源,发现不是“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及白皮书”,是2017年发表的关于最近10年的名单!这还靠谱一点。但是这30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发3-4篇高被引文章,也是很惊人的。

查了一下白皮书,没看到130000这个数字。但是看最近3年发“热”文最多的21人里,大多是3年14-15篇的。十年估计也就是40篇的样子。说明这已经是全球顶尖的十几个人才能做到的。怎么会平均出来人人40篇?

例2:


XX网站新闻:

日本科学家又有惊人发现:我们苦苦寻找的反物质就藏在闪电中

日本京都大学的物理学家Teruaki Enoto在9月23日发表的论文中,首次证实:我们在雷雨中看见的闪电竟然是天然的粒子加速器。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浩瀚的宇宙中尝试寻找反物质存在的证据,希望借此解开宇宙诞生的秘密。

2008年9月建成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埋入地下100米深、总长27公里的超导磁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粒子,产生反物质。这样在微观上再现宇宙初期形态,帮助我们研究宇宙起源。

此前,日本科学家就曾借助山峰上设置的传感器发现过闪电诱发的伽玛射线。

Enoto的研究证明:当打闪时,电荷在云层和地表间高速穿行。电子和空气分子反复碰撞,使分子电离并发出微光(即黑体辐射)。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十几米长的,持续时间仅千分之几秒的火舌。但还有部分辐射(X光和伽马射线)波长超出人眼识别范围。

研究表明,伽马射线激发大气中的氮分子和氧分子,将中子从分子剥离(核裂变)。14N的氮原子被移除一个中子,无法保持稳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同理,16N的氧原子也被移除一个中子,只剩15个中子。

这些不稳定的分子发生衰变。每个不稳定的同位素产生额外的微中子和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微中子逸出。正电子(或反电子)和大气中的电子相撞。物质遇到反物质产生湮灭,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0.511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

所以,雷雨云就是大自然的粒子加速器。


不说其中关于反物质的各种说法的问题,只看标注的两句:


但还有部分辐射(X光和伽马射线)波长超出人眼识别范围。—— Very good! 确实,不要说X光和伽马射线这样的高能段,就是紫外,我们也看不见。


。。。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0.511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 看起来非常科学,甚至知道伽马射线的能量是0.511  MeV!但是前面不是说“超出人眼识别范围”吗?我们怎么就“看到”了?!而且言之凿凿,“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逻辑呀!

要知道,我们看到的闪电,波长不会短于390纳米,而伽马射线的波长短于0.001纳米!差了多少个数量级!——常识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1086823.html

上一篇:聚变之光显神威!
下一篇:聚变之路谁前行?(1)
收藏 IP: 219.217.233.*| 热度|

2 武夷山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