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舒服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天天舒服

博文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须直面现实难题

已有 3122 次阅读 2010-3-16 13: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两会作品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须直面现实难题
□本报记者 李天舒□
  如果把整个医药产销链条比作河流的话,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涉及上游的遴选、生产环节,也涉及中游的流通、定价环节和下游的使用、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这为彻底治理药价“水系污染”带来了希望。


  但是,有人大代表表示,在上游,众多制药企业并没有做好退出准备;在中游,基本药物目录要动态调整,招标要干净;在下游,还要为众多“牺牲”药品加成的医疗机构解决补偿困境。


  上游:降价药“死去活来”痼疾要根治


  “降价药消失了。”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徐秀玉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下调,平均降幅在12%左右。但价格调整不久,不少降价药就在药店自动消失了。


  降价―消失―出现改头换面的“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降价药品一次又一次“死去活来”。药品降价因此被坊间戏称为“空降”。


  目前,全国有超过6000家药厂,小企业占75%以上。徐秀玉指出,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再加上药企之间的非正常竞争,导致了低价药“死去”,抗生素类的基本用药青霉素、甲硝唑等已“淡出”市场。


  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要从源头挤掉水分。那么,基本药物制度试行后,国家从定价和统一招标采购两手,直接影响上游,一些制药企业将会退出市场。在制药企业与地方GDP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如何对待这些因挤干药价水分而退市的药企呢?


  有人大代表担忧,在药品目录的遴选过程中,会不会掺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药品生产厂家是否会因为没有利润被吓跑?这些都是现实的难题。


  中游:目录过窄问题需想法解决


  基本药物制度中的药品目录制定,虽允许各地有一定的增补比例,避免了全国“一刀切”,但这似乎还不够。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毛宗福指出,由于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疾病谱不同,城乡的用药习惯有别,仍然存在习惯和接受度高的药物没有进入目录、进入目录的药物在有些地区使用较少的现象,导致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不到想要的药,反而要到大医院;农民在乡镇卫生院找不到需要的药,被迫转诊大医院。


  目录过窄也引起社会关注。拿河南省来说,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后,该省401个乡镇卫生院和1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307种基本药物。同时,根据各省可根据本地情况选择200种药物作为基本药物补充,并实行零差价销售的规定,郑州市选择了200种药物作为基本药物的补充。


  但是,即便是507种基本用药,也不能满足群众看病需求。据调查,一个卫生院目前正在使用的药品有1200多种,除去这507种基本用药之外,剩余的700多种药品将在两个月过渡期结束后,从卫生院消失。而在省级医院,基本药物只占临床用药比例的1/6甚至更低。有人大代表指出,市场流通的药品有上万种,如果纳入基本药物保障体系的药品目录过窄,药品流通领域的固有问题将很难被撼动。   
  
  
  


  下游:补偿到位方能防“挤出”效应


  “村卫生室是农村的医疗网底,村医则是农民健康的守门人,若不尽早研究配套措施,农村将面临网底破漏、守门人散失的境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谢小军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作为承担老百姓看病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三级网网底,乡村医生出路堪忧。


  “当老百姓发现乡镇卫生院的药价比村卫生室便宜,全部流向乡镇卫生院,村医将怎么办?如果降价,养不活自己;不降价,没有市场。”谢小军说,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要谨防“挤出”效应,防止村医被“挤”出医务队伍。


  事实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改变以药养医的生存现状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仅由财政一家补偿,尤其是地方财政来负担,引起人大代表对地方财政补偿能力的担忧。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市卫生局副局长王瑛呼吁,取消药品加成后,山区及贫困县县级医疗机构的补偿应由省级以上财政负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1-303472.html

上一篇:给乡村医生一个公平的待遇
下一篇:公立医院改革:投入的难题怎么解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