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对时间没有概念,以至于老师觉得他很笨。这个时间,想深一些,确实不好理解:如何测量?它的痕迹在哪里?
我今天看学生靳宁的论文,又想起这个问题来。他的工作是区分山西的灌溉麦田和雨养麦田。现在回到我的困惑了:这个工作到底有啥意义?它的方法似乎是现成的,能否说方法没有创新?山西过去没有做出来,现在用环境星做出来了。那么在这个具体的地区,它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呢?山西的特殊性有没有,它做出来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借鉴的价值?
我想啊,一个工作做出来以后,如何写、如何表达,这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水平和视野。我就怕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把具体的事做成了,但是它的价值说不清楚。
我们的出发点能否这样考虑:
⦁ 首先我是确定种植面积(不仅仅是区分雨养和灌溉),我只有知道种植面积以后才能够准确预报作物产量和监测长势;
⦁ 区分雨养和灌溉田的意义,要从理论上拔高。灌溉田对应潜在产量(Potential Yield),雨养产量是Attainable Yield,这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Yield Gap,就是水分亏缺引起的。那么为什么要区分它们呢?原因是(1)这两个情况产量差别很大、决定因子不同甚至相反(PY是光温、AY是水分);(2)灌溉田对应的实际上是水分管理的问题,在区域尺度上,我们实际上是没有数据的。遥感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这两个原因都是确保产量估算准确性的关键。
我现在终于自己说服了自己。天啊,一件事情,给它弄得这么复杂、无聊,就可以写一篇好论文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