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学生想做产量差(Yield Gap)的研究,我给他们写一个小故事。
1994年10月18号,是我博士毕业答辩。答辩主席,请了王天铎先生,因为后面我到他那里做博士后,他从上海赶来。
答辩后的当天晚上,他带我去华北平原考察。我们事先约好的另外一位,是罗焕炎先生。他从北京过来,我们在沧州碰头。罗先生六十年代从美国犹他大学博士毕业,回到中国,是学习水文地质的。他应该在国家什么部委(现在国土资源部)下面的一个研究所。
我们一行从河北、到山东、再到河南、最后到安徽,总共十多天。这十来天,对我后面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算是了解了实际的问题。
我想讲的一个事情是:文革以后,当时国家在农业发展中,不清楚在哪里着力。罗焕炎先生写了一篇,中国粮食生产的潜力在哪里?提交到国家科技部(大约)。宋健部长批示,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那么中国粮食增产的潜力到底在哪里?他的思路是,南方已经产量很高,不太容易提高了。北方多数地区受到干旱约束,只有华北平原产量很低,但是有一定的水资源可供周旋。
那时候华北平原的中低产田面积很大,不似现在产量这么高,主要是盐碱地多。所以后来才有了“井灌井排”,通过洗盐,提高小麦产量等技术的应用。据说这个方法是罗焕炎先生提出来的。
这一次北平原之行,是王天铎先生主持的中科院“六五”华北平原农业项目结束,中科院李振声副院长给了一个延续经费,让他们几个人继续做些调研。
我的故事讲完了,是看到昨天你的关于产量潜力的提纲想起来的。我觉得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一下。
产量差的概念的提出,对于认识不同因子引起的产量下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构建了认识产量变化的多因子影响的理论框架。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水分利用效率而不是产量本身,我关注的重心不是产量的高低,而是单位用水量能够产出多少粮食的角度,那么在水资源管理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的天花板在哪里?是什么因素决定的?能否说水分利用效率的Gap,不是yield gap?最大WUE在什么条件下?不同的管理瓶颈,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了WUE。要是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非常有用了。
它比水分生产函数的分析,即分析产量(Y)与耗水量(X)之间的关系,又进了一步。对不同因子的限制,或者解除限制因子的产量增长的潜力,都有帮助。
学生评论:
现在华北平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粮仓,但是由于农业大量的灌溉用水,大量消耗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漏斗很大,国家开始在河北一些地区实行休耕制度,仅种植雨热同季的夏季作物而不允许种植高耗水的冬季作物小麦。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粮食的十年增,是时候还让土地休息一下子了,但这种方案是否真的能提高地力呢!这得看实际效果了。
答:
几十年过去了,南粮北运变成了北粮南运。北方的农业环境持续恶化:旱地土壤退化、地下水过度开采、施肥污染等等。所以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水肥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途径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