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在“天之文”天文论坛(http://bbs.astron.ac.cn)上,关于月亮“最大最圆”问题掀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十分精彩。
鉴于很多人认为科普为了贴近老百姓,可以不要太强调内容的正确性,科普不同于科学,不要那么太“严谨”之类的观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强调科学的本质特征。
我迅速在论坛发了一个名为“重要补充:严谨本身就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帖子,阐述这个观念。在我看来,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即使搞科普的人也未必正确理解,很多人都把科普等同于“普及科学知识”了。
以下是在辩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科普工作是有益的,摘录如下、立此存照:
l 我反复倡导的一个观点就是:科普不仅仅是普及知识,科普更重要的是倡导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严谨、求实,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抛弃科学的本性!
科普既然是普及科学,当然包括普及科学的“严谨求实”的精神。所谓科学应该严谨,科普没必要严谨实在很荒唐。
我们当然需要既严谨又风趣的文章,但是绝对不能为了有趣而抛弃严谨。
科普当然需要受众面越大越好,但是做科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普及科学,而不仅仅是吸引人注意。为了吸引人而背离科学,他吸引的人再多,也不是科普!
所以需要提醒所有的科普人注意:做科普,不能忘本!
l 科学素质绝对不只是科学知识!我甚至可以说有很多科学院里的教授都缺少科学素质,别看他们科学知识不少,科学素质未必高,比如近期不断被揭露的弄虚作假,甚至还有人为“伪科学”鸣不平等现象,都是这种表现。
l 我们当然要占领市场,当然要抢占话语权,科普也当然要更贴近老百姓,更风趣,这些都没有错!
问题是我们在做这些努力的时候不能抛弃根本的东西。要贴近老百姓,需要用智慧,而不是搏出位。
l 有人拿美国NASA的文章(Biggest Full Moon of the Year 12.09.2008
http://science.nasa.gov/headlines/y2008/09dec_fullmoon.htm)来反驳我,说美国NASA也热衷于此。所幸读过之后,并非那么回事,兹摘取其中一段:
Okay, the Moon is 14% bigger, but can you actually tell the difference? It's tricky. There are no rulers floating in the sky to measure lunar diameters. Hanging high overhead with no reference points to provide a sense of scale, one full Moon looks much like any other.
很清楚,此文作者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公众:这种差别只是一个tricky(狡猾的,欺骗的),实际上满月与其它月份看起来还是一样的。
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作者只是采用了一种风趣的写法,但在文中已经把科学道理讲清楚了,可是我们的报道呢?只说最大最圆,不说实际上看不到,这就是误导,就是差别!
l 昨天新华网贴出了一张来自紫金山天文台的“最大最圆”报道图,又将53年一遇改成了“35年一遇”,真真让人啼笑皆非,一会儿53年,一会儿35年,你让人听谁的啊?好在此图中还加了一句标注“仅凭肉眼实际上是不易察觉的”,这种加注在过去多年是从来没有过的,今年这个炒作刚起来的时候也是没有的,现在却羞羞答答地出现了,我相信这就是这两天舆论批判的成果。
l 顺便说一下,紫金山天文台见诸报端的众多天象报道和UFO报道,其实都并不代表紫金山天文台的观点,而只是该台一名退休研究员个人的观点,里面不乏荒谬之处(连“皓月顶空照”都可以被他说成是“壮丽天象”,“难得一见”!),但是紫金山天文台竟然没人管,实在令人遗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