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催化剂载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xiangyun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文

深切怀念郭慕孙先生

已有 5302 次阅读 2012-11-23 11:5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惊闻郭慕孙先生仙逝,心中非常沉重,谨将与先生的一次交往记下来,以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郭先生的研究领域是化学工程,尤其是流态化。我上大学学的专业是化学,研究生阶段做的是催化过程的蒙特卡洛模拟,以后的工作更偏重于材料。虽然久慕郭先生大名,但由于专业距离远并没有和先生交往的机会。2002年在香港参加会议期间,看到郭先生一个人在自己不远处站着,就走过去打了个招呼,自我介绍了一下,估计也没给先生留下什么印象。2006年年底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和中粮集团在北京办了一个“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战略研讨会”。在会议主席何鸣元院士的支持下,我也在会上做了一个报告。

会议第一天,有好几位院士围绕会议主题做了有关生物质能源利用和化学转化的精彩报告。听了一天的报告后,我感觉我的报告“生物质形态的高性能材料”,与会议主题有些偏离。晚上一个人在房间里,我就开始想如何能将我的报告与会议主题扯上点儿关系。思来想去,觉得大家讲的都是如何利用生物质中储存的化学能。而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除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外,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是生物体为实现某种功能,经过长期进化和选择后形成的最优化结果。生物体内每天都在发生化学过程,化学物质的传递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结构实现的。因此,我们既然已经注意到生物质中蕴藏的化学能,也应该利用生物质的这些特殊结构。这样一讲,我的报告也不至于离题太远。

我讲完报告后,郭先生立刻提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间休息时专门找到我,问我能不能给《颗粒学报》写一篇稿子。谈了一会儿,郭先生关照我去喝点饮料、吃点东西。等休息结束后回到自己座位上时,我发现郭先生把他的名片已经放在我的笔记本上,还在一张便笺上写了学报一位编辑的姓名和电话,顿时倍受感动。

2007年新年后上班第一天,我收到郭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附了他发表的两篇文章,并写了几句话:

郭向云研究员,

很高兴在中粮集团讨论会上听到你的报告,希望这两篇拙作对你有参考价值。

并祝新年愉快

郭慕孙

通过这一次简短的交往,郭先生平易近人的风格、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以及对晚生后辈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32-635431.html

上一篇:溶洞里的奇观
下一篇:岁末盘点2012
收藏 IP: 159.226.156.*| 热度|

17 李学宽 王振亭 陈湘明 武夷山 钟炳 迟菲 曹聪 穆仕芳 洪坤 王安邦 刘明言 张锴 王晓明 徐磊磊 李孔斋 肖重发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