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催化剂载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xiangyun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文

家乡的历史

已有 6854 次阅读 2009-8-10 17: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历史, 家乡

        我觉得家乡应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了。据老辈人讲,是以前从陕西迁移过来的,似乎和郭子仪有关,但并无确切史料佐证。另一个传说则更古老。黄土高原上有许多涧,是由雨水冲刷形成的,可以看作是岁月在大地母亲脸上刻下的皱纹。雨水多时,长年流水,抚育涧两侧的儿女。我们村就横跨在这样一个小涧的两边,涧西绝大多数姓郭,涧东则以王姓居多。郭姓占全村人的60%以上。
       连接涧东和涧西的有三座跨度约七八米的石拱桥,全石构成,无任何铁件和木件。传说是鲁班当年和人打赌在一夜之间修成的。要是真如此的话,恐怕早就比赵州桥出名了。不过也不能怪别人,谁让我们村的先祖们在取名时发明了两个至今还没有被《新华字典》收录的汉字(“土古”,读音ku,二声;
“土夺”,读音tuo,轻声)呢。也许是一些人不喜欢这两个字,所以村名也曾叫过“三桥镇”。究竟哪个名字历史更长,我也说不准。从心里讲,我还是喜欢那个土里土气的村名,不管怎样自己一直都是伴随着这两个字长大的。在以前铅印手写的年代,这两个字并没有带来什么明显的不便。不过自从电脑打字普及后,这两字从字库里打不出来就成了问题。所以,谷歌地图里采用了“三桥镇”的地名。
       以上都不能算真凭实据,有一件事可谓板上钉钉。大名鼎鼎的永乐宫自从元朝以来一直在距我们村不到两公里的永乐镇矗立着,直到修三门峡水库时才迁走他乡,害得贵为八仙的吕洞宾现在只能屈居在家乡的一间陋室中看着故乡的花开花落。假若没有搬迁的话,母亲的娘家就和永乐宫隔着一堵矮矮的土墙,说不定我每次回家还能从他老人家那儿学上一星半点的仙术呢。

以下内容摘自新浪网“锋行天下”博客:

郭真桥­

  清朝康熙年间,原村(永乐)窟垛 (实际上并不是这两个字)村有一个孤独贫民姓郭名真,平生不善经营生业,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却精通音律,工于三弦弹唱。他时常坐在村头涧边弹唱,看到涧水阻隔农民来往,牲口与人涉 水过涧,很不方便,如遇暴雨,山洪暴发,还经常卷走人畜。便对村人说;“我如得志,就给涧上架几座桥”。人们笑他说大话,吹牛皮。他—气之下,便背上三弦 云游四方,弹唱卖艺。他游到北京城,在街头表演,因技艺高超,声名大噪,传入皇宫后,皇帝命他入宫献艺,深得太后赏识,便将他收为义子,官至中宪大夫,民 间称他为。干殿下”。他想起立志在故乡架桥之事,便衣锦还乡,在涧上连筑四桥。其第二桥与他家花园毗连,为其出入通道。另三桥为大众通行,遂将村名改为三 桥镇。原在窟垛村南大路旁,还有郭真墓和他的两幢大碑,据说高约三丈。1958年修引黄工程时才拆毁,故无法考察。据传其后辈现在河北保定等处。­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http://www.tydao.com/sxsen/yunchen/yongle.htm)




                      永乐宫无极之殿




                《 朝元图 》太乙真人及四太乙像




      《 朝元图 》侍女像



                         在谷歌地图上,我们的村名是“三桥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32-248570.html

上一篇:家乡新变化
下一篇:法国专家即将来课题组访问
收藏 IP: .*| 热度|

6 苏青 刘进平 钟炳 杨秀海 柳东阳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