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顶科研珠峰的创新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5月4日中午我国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观测采样成功。
(珠穆朗玛峰,照片来自网络)
在珠峰主权归属的斗争中,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将五星红旗稳稳地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在到达“第二台阶”时,队员刘连满让队友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踩着自己的肩膀通过,成功跨越“第二台阶”并最终登顶。这是一次纯粹的“为国登顶”,不掺杂丝毫的个人因素。当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屈银华因冻伤而被切除的十根脚趾和一根手指,突击队员邬宗岳长眠在了他魂牵梦萦的珠峰。
为了解决“第二台阶”问题,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登珠峰时,西安一家飞机制造厂赶制出了铝合金组合金属梯架设在“第二台阶”,中国登山队队员借助金属梯的帮助,越过“第二台阶”成功登顶,并成功测得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就是用了33年的“中国梯”。
1960年的北坡首次登顶,是勇于拼搏的牺牲精神创造出来的原始创新;1975年的“中国梯” ,是善于改革而造就的道路创新。两者在珠峰登顶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攀登珠峰呈现了商业化模式,呈现出了包装式现象,在登峰道路上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严重污染了地球第三极。但这种商业化、包装化出来的登顶意义,与原始创新和道路创新的登顶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每个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珠峰,登顶各自领域的珠峰也有原始创新和道路创新。在很多的研究领域中,原始创新来自于争夺先发权的勇于拼搏;道路创新来源于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基于人云亦云的新观点、基于现成仪器的新数据,可能与国家倡导的原始创新和道路创新有相当距离。
登顶科研珠峰的创新中,也许没有能成功实现登顶,但在登峰过程中创立的方法、研制的装备、架设的“梯子”,仍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作为今后的参考。类似于商业化攀登珠峰,科研登峰中的商业化、包装化等泡沫,很难说在当今科研中不存在。去除泡沫的重要方法就是强调原始创新和道路创新,在世界科研史中创造“北坡登顶”或者“中国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