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大千世界之中国高校:利益还是学术道德之争

已有 4036 次阅读 2009-7-24 21:35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高等学校, 学风建设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7/24/content_11762549.htm

相关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cyj.htm

后记是否造假究竟谁说了算二次庭审法官的困惑

  (第二次)庭审中,主审法官王健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是否学术造假,究竟能由哪个权威部门裁定?

  事实上,这样的疑问在7月21日的庭审中也曾出现:

  “对于你们的学术问题,法院一窍不通,对于你们这些知识,我们只能听听,你们争论的中心思想是国家科技大奖是否造假,我想问一下原告和被告,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的哪一个专业部门能够认定造假是否成立?”

  当时的庭审中,王健的提问迟迟无人应答。

  被告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郁永章说:“正是因为没有哪个部门来处理,所以才会拖成现在这个样子。”

  王健在庭审后对记者说,法院很少碰到这种官司,由于涉及到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法官们也觉得很头痛,“这些事情,如果能在学术圈里解决掉就更好了。”

  “法院在审理名誉权纠纷时,到底从什么角度来审理?”王法官表示,以本案为例,假设造假属实,那么从被告角度来说,写博客文章进行批驳,法庭从正义上应该支持。但原、被告双方都身处高等学府,又都是老专家、老教授,在学术领域上都有很深造诣。作为法官,我们对双方所纠纷的学术问题并不懂,“双方都提交了大量证据,但谁有资格来评定?”

  陈永江博客中是否有污辱性语言,造成对方名誉损失,也是本案法庭要审理的一个方面,但其前提仍是“是否造假”。王健提出,希望原、被告能够提供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权威单位,或由法院、被告方同时出面,联系科技部或教育部,以判定成果是否造假。

  几位老教授在庭上重申:希望学校领导能组织一场有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压缩机方面的全部教师全体研究生参加的“辩论会议”。让双方面对面的澄清事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70-245412.html

上一篇:深基坑围护的旋喷搅拌加劲桩结构体系
下一篇:博主互动:朱金颖博士来上海做学术交流
收藏 IP: .*| 热度|

1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