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bo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bolu

博文

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地貌考察----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4) 精选

已有 11551 次阅读 2020-12-20 20:35 |个人分类:地学探讨|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地貌考察----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之四

        11月三篇博文介绍了滇西北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带、梅里雪山冰川地貌和白马雪山冰缘地貌的某些地质景观,本文作为最后一篇相关博文,介绍丽江北部玉龙雪山白水河一号冰川的部分特征。对梅里雪山感兴趣的朋友可见前三篇博文,链接如下:

(1)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之一:野外地貌概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1258983

(2)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之二: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末端考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1259526

(3)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之三:白马雪山冰缘地貌考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1259903

        我们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博士的带领下于11月03日考察了玉龙雪山主景区(白水一号冰川),现将野外所见与朋友们分享,并以图片说明方式对玉龙雪山的冰川地貌作简要解说。几座雪山分布图还是借用前面博文的卫星影像图:

        玉龙雪山是一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部南北向延伸的山脉,其长度和范围网上说法比较混乱。根据其常年积雪范围和高出丽江盆地(海拔2400米)的连续山脊范围判断,其主体南北长约25km,东西最宽处15km。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峰海拔5596米,GPS值为:N27°05′27″;E100°10′36″,H5596m。

        玉龙雪山号称是中国纬度最低而海拔最高的雪山,根据冰斗位置判断,其雪线高度约4900米。

        玉龙雪山处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的东部边缘,与哈巴雪山一起构成横断山系云岭山脉东支的主体,也是云岭山脉东支的最高峰。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本来紧密连接在一起,但一条NNE向的大断裂将它们一切为二,而断裂则成为金沙江转折东去的通道,切割出壮观的大峡谷—虎跳峡。

        玉龙雪山出露的主体岩石为晚古生代石灰岩,因印度板块向NNE俯冲并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地壳逃逸挤出而褶皱上升。玉龙雪山遭受近现代冰川的强烈侵蚀,高山区形成典型的山谷冰川侵蚀地貌,而低谷区则有大量的冰碛物残留,更多的冰碛物已经被河流改造并搬运到长江下游。

        据丽江气象站资料,玉龙雪山年降水量935mm,6--10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90%以上,11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降雨量较少。年平均温度12.79℃,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17.9℃,最冷月是1月,月均温5.9℃。总体上,气温变化不剧烈,四季温和无夏。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拔2400米的丽江盆地属南温带型气候,除干湿分明外,夏季无高温,而冬春季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530小时,辐射量大。由于河谷至山顶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带明显,从河谷至山顶依次出现暖性、暖湿性、温凉性、北亚热带和寒温性等山地垂直气候带。鉴于上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丽江成为优质的旅游疗养目的地(以上内容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和本人野外考察认识改写,参考文献略)。

        参观完山上的白水一号冰川后,我们乘坐缆车下山,然后乘坐景区的交通车到白水河谷的蓝月谷景区考察,发现沟谷两侧有残存的第四纪冰碛物。

        回头仰望玉龙雪山巨大的U形谷和冰川融水,感觉十分壮观!

          “白水台”景点实际上是人造的多层台阶,模拟原型是云南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泉华堆积的多层台阶。

        真正的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由地下水溶解石灰岩而含有很多碳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在泉华处因减压和蒸发过饱和而沉淀,形成了美丽的台阶式泉华堆积体。现放上两张网上搜到的照片(已附网址链接),待以后我自己考察后再与大家分享。

        (上述两张照片来自网络,感谢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来源见图片右下边的网站链接)

        时间紧迫,来去匆匆,感觉对玉龙雪山仅仅是看到了边缘局部景观。那就争取以后再来吧!

       至此,2020年11月对滇西北地区野外考察的科普介绍就告一段落了,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文中卫星影像来自Google Earth,野外照片除注明来自网络的两张均为本人所摄)。


          吕洪波

                    2020.12.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1263353.html

上一篇:滇西北横断山脉近现代地貌野外考察纪行(3)
下一篇:大兴安岭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海剖面解剖
收藏 IP: 49.77.156.*| 热度|

16 石晓燕 刁承泰 蒋金和 尤明庆 贺静 杨正瓴 李学宽 郑永军 黄永义 杨学祥 冷成彪 朱晓刚 曹俊兴 朱晓青 信忠保 李务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