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地区差异性由来已久。城乡差别,省区差别,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差别,城市小区之间的差别,都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是因为教育资源投入的差别,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是由现存体制所决定的。比如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由于本身就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试验基地,存在先天优越的软硬件条件。而某省区某县乡某村镇的中小学,一方面其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无法吸引合格的教师,而软硬件条件如办公设施、工作氛围又无法与城区学校相比,导致了教育效果的先天差别。
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依据政治上的协调和经济上的局限性,曾经出现过农区中小学师资在一段时间的优质化。当时合理的师资条件曾经造就了一批日后崭露头角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但是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之后,教育投入、吸引教育投资的力度、教师待遇这些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框架结构,在不同区域,出现了迅速的极化。在农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同时也是最需要人才投入的地区,中小学迅速合并萎缩,师资力量迅速流失,师资质量逐渐下降。甚至在有些学校代理老师成为师资力量的主流,真正合格的师资因为教师待遇的低下和家庭经济的压力而被迫选择其它工资更加合理的工作和职业。
教育部主管高校,同时也主管中国的中小学。但是这些功能的复杂性,和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教育部只能在最受社会关注的个别领域,集中精力开展工作。而最不受社会关注、和不受媒体报道的领域,往往也是从国家层面最需要进行长期规划的领域,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不久之前,教育部的个别分支机构,决定对现有汉文字进行机构的合理化改革。因为这么一个改革,必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但是这些并不是急需解决的、和具有重大国计民生意义的事情,获得一定的媒体关注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但是从教育部的层面,并没有一个长期的和全盘的全国范围的考虑,到底哪些事情是急需解决的,哪些事情甚至可以缓上若干年也没有关系的。
由于体制的关系,教育部长的更换,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并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因为首长的最根本任务,是保障自己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汇报的急迫性和满足性。在近年来高校合并、高楼猛建、大师迅速崛起之后的今天,对中小学、特别是农区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并不属于非常紧迫的日程之一。尽管这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前途命运的大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