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史永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d652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人生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

博文

乐坛轶事一一瓦格纳与路德维西二世的友情

已有 7393 次阅读 2020-9-13 14:48 |个人分类:音樂|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瓦格纳

先了解一下瓦格纳:


瓦格纳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德语: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 - 简介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德国歌剧作曲家。他同时还是一位诗人,把诗歌和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他自称为音乐戏剧的艺术形式。他的歌剧采用德国民间传说,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在他手中达到最高水平。

瓦格纳是管弦乐作曲大师,许多歌剧选段如今是音乐会标准演出曲目。他的音乐深深影响了一些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比如理查德·斯特劳斯就借鉴了他的创作手法。

瓦格纳为人自私冷酷,他有忠诚的朋友,也有势不两立的仇人。他的音乐和人生哲学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写了很多文章,大谈理想的剧院、犹太音乐家在社会中的作用之类的诸多话题。他的反犹主义、国家主义观点深受纳粹党推崇。

瓦格纳富于战斗精神,一生克服了重重困境。他在拜罗伊特创办剧院上演自己那些伟大的音乐剧,有生之年目睹自己的歌剧在全欧洲上演。 

瓦格纳 - 生平

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 · 瓦格纳出生在莱比锡的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出生后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第二年夏天母亲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路德维希 · 盖雅尔,全家迁往德累斯顿。瓦格纳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中工作。幼年时期,瓦格纳可以自由出人剧院,并经常陶醉在戏剧舞台之中。天长日久,在这位未来戏剧家的幼小心灵中渐渐地点燃了戏剧创作的火种。 

瓦格纳

18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跟随西奥多·魏因利格学习过半年时间的作曲。他一生所受的正规音乐训练差不多就只有这点。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习贝多芬的乐谱。1833—1837年瓦格纳在唱诗班和小型歌剧院担任指挥,从中获得了音乐的实践经验。1836年他与女演员敏娜·普拉纳结婚,次年携妻前往里加,自己在那里指挥德国歌剧。 

瓦格纳经常入不敷出,1839年不得不离开里加。为了歌剧《黎恩济》的上演,他在巴黎奔走三年,但最终未能如愿。后来德累斯顿的剧院接受该剧,1842年首演时获得极大好评。瓦格纳遂成为当地宫廷指挥。《漂泊的荷兰人》和《汤豪塞》这两部歌剧的反响则不如《黎恩济》。 

1849年瓦格纳参与一场起义,事后为了躲避抓捕逃出德国,在瑞士苏黎世住下。1850年瓦格纳的朋友弗朗兹·李斯特在魏玛上演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在苏黎世的这段时间,瓦格纳为《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了剧本。1853年他开始为剧本谱曲,最后于1874年完成。有好几次他都失望地把这部巨作抛在一边,生怕完成了也不会有上演的机会。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 

瓦格纳1864年瓦格纳前往慕尼黑,这时政府已不再追究他在1849年起义中的责任。他在慕尼黑开始与李斯特的女儿即指挥家好友汉斯·冯·布洛的妻子柯西玛·冯·布洛有染。《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首演时由冯·布洛指挥。1866年敏娜离世当年,柯西玛与瓦格纳移居瑞士卢塞恩近郊特里布森,1870年柯西玛与冯·布洛离婚后不久便与瓦格纳成婚。 

1872年瓦格纳一家移居拜罗伊特时,他自己的剧院已完成奠基。1876剧院竣工时,全套《指环》组剧(包括《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上演了四个晚上。1882年瓦格纳亲自指挥《帕西发尔》的上演。1883年瓦格纳辞世。 

瓦格纳的音乐

管弦乐是瓦格纳音乐剧的基础,它的作用通常比声乐更重要。他在管弦乐中加入了一些新的乐器,使管弦乐具有丰富的和声,充满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和亮丽的色彩。他不采用传统的咏叹调、二重唱、合唱,而是利用乐旨开创了一种绵延不绝的音乐风格。 

瓦格纳 - 主要影响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当然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过分重视他的思想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来讲却是一种遗憾。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纳粹歪曲了瓦格纳作品中的一些思想来美化自己的罪行,但这不能作为指责瓦格纳音乐的理由。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说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的日耳曼血统论。

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音乐使人致疯。1878年1月3日,瓦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 ,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 

瓦格纳 - 音乐成就

《婚礼进行曲》

https://haokan.baidu.com/v?vid=8667472821898322020&pd=haokan_share&context=%7B%22cuid%22%3A%220a2Tilam2a_T8ving8BQa_uKH8_yu2aM0u2Wa08Kvu_uaHiP0i2y8gteQR5NkWula_HmA%22%7D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之《婚礼进行曲》 《罗恩格林》是瓦格纳所作的三幕歌剧,1850年初演。剧情取自古代史诗,并由作者自撰脚本。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把罗恩格林和爱尔莎的命运看做是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命运,他对人们诉说正义和理想。因此,歌剧《罗恩格林》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作品。第三幕中的混声四部合唱《婚礼大合唱》是当贵妇人们引导着爱尔莎,国王和贵族们引导着罗恩格林进入新房时所唱,音乐庄严而抒情,乐队重复着合唱的声部(片段1)。这就是欧美各国几乎家喻户晓,因常用做婚礼音乐而得名的《婚礼进行曲》。 

《女武神》

《女武神》, 又称《英雄传唤使》 ,三幕歌剧,是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其它三部分别为《莱茵河的黄金》、《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作于1854-1856年间。整套歌剧初演于1876年,其中的四部作品均为作者自撰脚本,以德国史诗和神话为题材。这里选用的是歌剧第三章中一段著名的音乐《女武神的飞行》 ,又称“女武神之骑”,表现了女武神们骑着带翅膀的骏马在云霄之间驰骋的形象,她们的武器在闪电中闪烁,她们怪异的笑声与雷鸣混成了一片……在这段音乐中,瓦格纳充分发挥了以长号、小号为主的铜管乐器的音色,在乐队的伴奏下,辉煌的金属声音表现了女武神在空中飞行时的飘逸和潇洒,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宇宙空间的感觉。这段音乐也是最能体现瓦格纳音乐风格的作品之一。 

《唐豪塞》

歌剧《唐豪塞》的全名叫做《唐豪塞和瓦特堡唱歌比赛会》,《唐豪塞》表现了所谓感官的爱情和纯洁的爱情之间的冲突,同时贯串着"赎罪"的思想。这个角色虽然来自古老的传说,但在歌剧中他却是瓦格纳创造出来的--唐豪塞虽然处处表现出沉溺于享乐,但他在维纳斯犯罪的山洞里或者在朝圣者的行列中都没有得到满足。歌剧《唐豪塞》体现的就是当时德国知识界的这一思想感情和他们为追求感情的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部歌剧的序曲一直是音乐会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以音乐叙述出全部故事梗概,李斯特把它称为“根据歌剧剧情而写的交响诗”。这个序曲以巡礼者大合唱的曲调开始,由弱变强,具有赞美歌和进行曲的体裁特点,旋律悠缓庄重,充满了虔诚、崇高的情绪,描绘了缓缓而行的罗马朝圣者的行列。 

瓦格纳 - 代表作品一览

1)《仙女》 (Die Feen 1833-34, première 1888) 
2)《禁恋》 (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 première 1836) 
3)《黎恩济》 (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 première 1842) 
4)《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1843) 
5)《汤豪舍》(Tannhāeuser,1845) 
6)《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7)《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8)《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漂泊的荷兰人》 
9)《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10)《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11)《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12)《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13)《诸神的黄昏》(G?tterd?mmerung,1874) 
14)《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瓦格纳 - 逝世

   1881年春,瓦格纳赴柏林参加《诸神的黄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声中他突然脸色苍白,急忙退入休息室。那次瓦格纳顽强地活下来了,但从此健康状况日益下降。1882年,瓦格纳重返拜雷特,在那里参加了《帕西法尔》的首演,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他还亲临指挥。随后,瓦格纳又回到威尼斯休养,终因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883年2月13日死于威尼斯。葬于巴伐利亚州 Bayern 拜罗伊特。


******


下面让我们重点来看瓦格纳与路德维西的友情:


1858年,路德维希二世13岁的时候,他的女家庭教师给他讲述了瓦格纳即将完成的歌剧罗恩格林,歌剧内容主要围绕中世纪天鹅骑士罗恩格林的故事,从此路德维希与瓦格纳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谊,成了瓦格纳最大的歌迷。路德维希即位不久,就将瓦格纳邀请入自己的王宫,国王成了艺术家的赞助者。不久,巴伐利亚舆论对瓦格纳的傲慢自大感到厌烦,同时也嫉妒他对路德维希的影响,怕他会左右路德维希的政治立场,因此瓦格纳被迫离开巴伐利亚前往瑞士,在那里路德维希为他提供生活所需。1876年,路德维希为瓦格纳建造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作为专门演奏瓦格纳歌剧的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演出场地。
路德维希于18岁登基,手中有了权力,他最先做的国事之一就是把瓦格纳请到了慕尼黑,还把自己郊外的别墅给他使用。现在,拥有权力和金钱,他成了瓦格纳的庇护者,他替剧作家还清了所有债务并答应支付他所有的开销,为的就是让瓦格纳“在美妙而纯净的艺术天空中尽情的舒展自己天才的翅膀”。此外,路德维希二世还创立了拜罗伊特剧院专门用来演出瓦格纳的作品,这里,后者尽情地把德国传说和童话搬上了舞台,他要用善恶之间的永恒斗争来吸引观众。于是在20岁的国王和成熟的剧作家之间产生了友谊。
“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但是您!”这一段撕肝裂胆的倾吐,不是对异性的示爱,也不是对同性的求欢,而是路德维希对瓦格纳发至内心的赞叹,正是因为后人对路德维希是钟情于茜茜公主还是恋慕着瓦格纳的种种猜测,湛蓝的高山湖泊旁,令人心醉的巴伐利亚森林中,静静矗立着一座通体洁白亦真亦幻的美丽城堡,才成为游人们心之所向的童话宫殿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26-1250314.html

上一篇:[转载]全世界最温柔的旋律
下一篇:[转载]流畅轻松俏皮的“溜冰圆舞曲”
收藏 IP: 116.3.204.*|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3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