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史永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d652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人生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

博文

从孟尝君看:能力不如格力,格力不如德力

已有 2279 次阅读 2018-4-29 22:46 |个人分类:思路|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思路

 孟尝君是战国时人称四君子(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 )之一,这是后人给他们的称号,孟尝君生前名字叫田文。 

    最近看几本书,田文常被人提起,仔细搜了搜(详见百度百科:孟尝君),很有意思,你看:


1,田文童年时,由于他生于五月五日,迷信的他爸差点把他处理掉,田文长大后反驳其父,逻辑严密,(见注1)现在某些书籍还用来作为“聪明孩子”的例子来说道;


2,“鸡鸣狗盗”的事(见注2),常常作为“用人之长”,懂得格局的例子;


3,直到田文因为个人貌相受人讥笑而杀害几百人(见注3),让人深感气愤!

    孟尝君最后被世人称之为“奸雄”!

   探讨处世的思路,可以用田文(孟尝君)的一生作为实际案例。

    人有能力是重要的,但掌控格局更重要,为了记忆方便,我这里把掌控格局的能力简单地说成“格力”(可不是什么品牌啊!),还把道德品格的高低简称“德力”,从孟尝君的事例给我们启发,评价历史人物,应从其“能力 格力 德力”三方面去看,各自的重要性,依次是:;

“能力不如格力,格力不如德力”,纵观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大事件中的人物,无不如此!

    早在四十多年前,某些部门在选用人的时候依据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加全局“,可见这观点绝非别出心裁。

    看到现在多处有孟尝君这样视人命为草芥者的塑像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注1: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

注2:

    齐湣王二十五年(前299),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

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注3: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26-1111249.html

上一篇:回忆录(46)参与研制船用黑匣子
下一篇:由“东北乱炖”到“无烟乱炖”
收藏 IP: 80.217.8.*| 热度|

1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