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至1960年凤梨园外种植了大片柚木林,是广州最大的柚木林。1973年总体规划将此区域规划为花圃并规划了展览温室。1975年11月规划玻璃温室与花廊,广州市园林局叶国豪设计,审核何光濂。1978-1979年建成热带植物展览温室。1981年总体规划为热带温室植物展览区,面积22亩。1994年总体规划为热带植物区。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改建为凤梨园。
凤梨园由入口区、门厅、花廊、甲乙两个玻璃房及接待室组成,参观路线明确,有高潮、有平伏,可静观、可赏动,属设计精美的岭南庭园式植物专类园区。
入口区为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改造新建,并以建园早期大型香樟树和南美图腾为引导,以入口景墙标识“凤梨园”突出专类园区名。重新组织入口道路布局,突显“曲径通幽”园林特色。调整后的园区根据凤梨科植物特性分为旱生区、附生区、半附生区和观赏区配置植物,改善空间布局,为凤梨科和其他热带植物的生长和展示提供适合的环境,体现以凤梨为主的热带园林景观。
凤梨园入口景观
门厅以露光浅水池与门形成对景,池边卵石筑成,手法雅致。初植苏铁数株。改造时保留水池卵石景观,将景墙改造为文化石,镶嵌火山石种植凤梨,以飘逸的软叶刺葵替换原有苏铁,配以火山石滴水景观。
门厅水池石景
门厅空中花园景墙
玻璃房为门式钢架结构,跨度分别为10米与8米,高分别为7.4M与7M。甲号玻璃房保留了原有知名的神秘果、墨西哥油梨、夷兰香、金莲木、咖啡等热带植物,片植凤梨科植物,营造热带植物成林,小道藏于林间、迁回曲折,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行于其中数尺之外可闻其声不见其人,如同进入南美热带森林。乙号玻璃房调整了景观格局,遍地砂砾,行人穿梭沙丘曲行而过,以地生、气生、附生凤梨植物配以园林小品替换原有肉质植物,使人宛若置身于砂漠之中。
门厅以曲廊与甲号玻璃房连接,使庭园一分为二,内阳生凤梨植物区,外侧是附生凤梨区。科普接待室与甲号玻璃房自然融合,暨可向游人展示南美热带凤梨和其他植物,又与甲号玻璃房互为借景,领略甲号玻璃房内热带景致。休息室临湖面构筑露台,可借景览湖外景色。景区还以曲廊连接两个玻璃温室,并营造自然外庭旱生凤梨区。
1975年规划图
2004年规划图
参考文献:
1.
郑祖良 叶国豪 利建能。前进中的广州园林建设(二)—介绍华南植物园两组园林建筑。广东园林,1982,(1):26-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598690.html
上一篇:
蒲岗冰室:庭园式饮食休闲岭南园林建筑下一篇:
龙洞文昌阁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