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纪以前为柏林宫药草园,1679年扩建为农业示范园(kurfürstlichen Mustergarten),1718年由普鲁士科学院管理,但并未很好维护也未用于科学目的。1801~1812年由威尔德诺(Carl Willdenow, 1765-1812)担任园长,1809年改隶新成立的柏林大学,植物园逐渐具有科学特征,主要从活植物收集转向了植物标本的收集与鉴定,推动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大量新植物标本地涌入植物园。1889~1921年在恩格勒(Adolt Engler, 1844~1930)管理下植物园发展达到鼎盛时期,1897年恩格勒指导植物园搬迁至大莱(Dahlem),指导设计了占地13 hm2的植物地理区,按世界植物的地理区划规划设计,分区栽培代表六大洲(除南极洲)的植物,每个洲内又分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建立32个区,并按植物生长环境分为190余个小区,包括12种岩石生境、8种森林类型及7种荒地草原,涵盖了约6,400种北半球温带植物,恩格勒的设计展示理念为“花园里的世界”(Die Welt in einem Garten)。
图1 柏林植物园简史及迁地植物信息
图2 柏林植物园分区平面图
图3 植物园展览温室及分区
图3-1 热带植物温室仙人掌景观
图3-2 柏林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
图4 药用植物园分区平面图
图5 植物地理区亚洲园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1)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2)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3)
柏林植物园现占地43 hm2,约有16,865种活植物42,818号登录种质,分为户外活植物展区、温室群和植物博物馆三大部分。户外园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基调,辅以巴洛克风格的几何式园林(主要是意大利花园),有8个特色园区,除植物地理区外,还有树木园(14 hm2)和草本系统分类区,展示柏林露天栽培的1,800种乔灌木和1,000种草本植物,按科属分组种植,其中科的划分按照恩格勒系统。药用植物园栽培230种植物,按对人体作用的部位排列。此外还有苔藓园、感官花园和湿地植物区。柏林植物园拥有世界最壮观的展览温室群,现存有15栋编号A-P(除J)的展览温室,以及许多举办展览活动和植物繁育温室。最具标志性的是1907年建成的大型热带植物室,占地1,800 m2,高达23 m,是当时最为现代化的温室。植物博物馆藏有380万份植物标本、13,000份种子和50,000份DNA样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