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十年路( 3 )游学(天高云淡)
(一)维也纳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Christian P Kubicek 教授(网络照片)
Christian P Kubicek 教授,是我所见过的“欧洲绅士和科学大师”。 Kubicek 教授将我领进西方科学界。
我在山东大学做国家博士后期间,收到 Kubicek 教授邀请去做博士后 2 年的正式邀请函,及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发来全套申请表格(德文,请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德语教授帮助填写)。后来,请示国家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后认为不符合国家博士后管理办法,我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不想破坏博士后管理制度规定,不想给山东大学添麻烦,更不想不辞而别一走了之,就明确告之 Kubicek 教授这里的实际情况说我放弃了。
后来,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到 Kubicek 教授那里进行合作研究。我在维也纳期间享受较高的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是 Kubicek 教授从 FWF (奥地利科学基金)项目奖学金支付的,而研究内容却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容(当年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持因公护照出国)。他告诉我:第一次出国,不必强求有什么成果,学习掌握新技术,体会新思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启发就足够了。
Robert L Mach 博士(网络照片)
Zeilinger Susanne 博士(网络照片)
Mach 博士和 Susanne 博士都是 Kubicek 教授亲手培养出来的新近毕业博士,我在那里时主要是跟随两位学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操作新技术。两位年轻博士都具有典型维也纳人的高贵和典雅。他们的性情习惯成为我长期模仿的对象。
维也纳的游学生活很充实,有许多终身值得回忆的美好经历。
(二)康乃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Ithaca )
康乃尔大学标志性建筑:生物技术中心白楼(网络照片)
David Wilson 教授,是我所见过的国际科学大师中“悠闲的钓鱼者”风格的学者。学术造诣深厚,在学界及业界举足轻重,但行事风格却从容不迫。
我从他那里学会了淡定和从容——我在那里的工作风风火火,主要 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 2 篇第一作者论文和 1 篇参加作者论文(均为美国能源部 DOE 资助研究工作),但是在回国后 多 年却不再发 1 篇论文——我学会了兴趣昂然地坐冷板凳。 ^_^
(三)加州大学( UCSC ):化学与生物化学( Santa Cruz )
Theodore Holman 教授(网络照片)
Theodore Holman 教授与我年龄相近。他是我所见过的典型美国年轻人之一,是“不知疲倦的跋涉者”。
当年,他开车从 San Francisco 机场接我,回到 Santa Cruz 住处时已经是凌晨 1 : 00 。可是,第二天早上 8 点他就准时在办公室等候见我,当天上午就确定了主要工作内容,当天晚上又亲自联系当地最有特色的餐馆举行实验室酒会,为我接风洗尘 ……
我在那里时,是他用 NIH RO1 项目来支付的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工资标准是当时加州地区最高的。因此,我努力工作不负厚望,我们象朋友般相处且随意。他教会了我用生物无机化学的眼光看待生物化学问题,特别是掌握了重要化学研究手段,如 EPS 、 NMR 、 MD 等。在我离开前夕,写好了 2 篇论文初稿交给他时,我们有信心投稿 JACS 和 Biochemistry 。可是,不久发现另一个国际研究组发表了类似的工作,我们的结果只好放弃了。 Holman 教授教会了我“该争取时要全力以赴,该放弃时要干净彻底” ……
真遗憾,我们都是工作狂( Ted 刚从 UC 另一所分校转来,面临 Tenure Track 考核期,压力很大),工作匆忙照片不多,现在竟找不到当年的合影了。不过,看看自己现在有多老了,就知道老朋友有多老了,因为我们年龄相近。 ^_^
(四)悉尼大学:生物信息学( Sydney )
我在悉尼大学期间属于“周游列国”。在理学部所属的多个学院内周转游学,很好玩。接触的层次丰富(从校长到本科生),接触的人员多,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游学经历。限于篇幅,不细述。只侧重列出几点印象素描:
是我的合作研究者。在那里发表论文 2 篇。
Min Chen 博士
(五)悉尼大学:教育学(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 )
教育学训练和教学活动横跨了多个学部及学院。接触成员众多,层次丰富。可惜至今已有多位教授退休。在那里发表“教育学”研究论文 3 篇。
Mike King 教授( http://fdp.edsw.usyd.edu.au/users/mking )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很有亲和力。是“很会享受生活型的学者”。他家住在港湾富人区,很别致的 HOUSE ,属于 MILLION 级。每天开车回家到海边住处的停车库都要经历约 50 度的上下陡坡,还有急转弯,我只要在脑子里想象是自己开车的情形,就会很害怕冲到大海里去了。我架着他家的 BOAT ,一直高速冲向大洋方向时,遭遇到海浪越来越大 …… 现在有时吓得梦中惊醒。这老头真不简单! ^_^
Mary Peter 教授是“最慈祥祖母型的学者”,现已退休。她拿我当儿子看待。给我修改论文时,在电子稿上附注的修改文字篇幅几乎等价于原稿的总字数。 ^_^
一位女强人校长令人尊敬难忘。说话时,总是不停地鼓励着:“ yes, yes, yes,…... ”。如今在另外一所大学任校长。抱歉,我真是不爱修理边幅的,当时从身着正装的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我还是穿着 T- 恤衫呢(我是属于“闲云野鹤”型的,一生中打领带和着正装的次数很少的)。 ^_^
……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道来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艾云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104-252118.html
上一篇:
教学十年路(13)龟 下一篇:
科研十年路(4)微观(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