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数学始于学习唐宋“中算”,直至关孝和创立“和算”,才形成自己的特色.1860年代中国李善兰等人翻译的西方近代数学书籍传至日本后,随着当时“明治维新”的改革成功,1870年代的日本数学便超过了中国.1877年,东京数学会成立,之后各大学相继设立数学部.20世纪初,在高木贞治等近代数学家的推动下,日本数学已经接轨国际.二战后,在以小平邦彦等现代数学家的推动下,日本逐渐成为了世界数学大国.199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日本的京都召开(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召开),此时的日本已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日本数学如今的繁盛局面与该国古今数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故笔者遴选出“日本古今数学家七杰”,并简介其生平,以增进了解,赶超先进!
1.关孝和(1642—1708)——日本古数奠基人
字子豹,比牛顿大一岁.生卒于江户(今东京).出身于武士家庭,曾随数学名家高原吉种学过数学,后长期在江户任贵族家府家臣,掌管财赋,直到1706年退职.他是日本古典数学(和算)的奠基人,也是关氏学派(或称关流)的创始人,在日本被尊称为算圣.生前仅有一部《发微算法》(1674年)出版,逝世后又由学生荒木村英(1640—1718年)整理出版了一部遗稿《括要算法》(1712年),另有多种学派内部秘传的抄本著作.
关孝和的主要成就有:改进了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年)中的天元术算法,开创了和算独有的笔算代数;独立发现了行列式;完善了中国传入的常系数方程的近似解法;发现方程正负根存在的条件;对勾股定理、椭圆面积公式、阿基米德螺线、圆周率的研究;给出幻方的一般解法;发现连分数,建立极值概念,提出与牛顿一样的迭代法.此外,他还写过数种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建部贤弘(1664—1739年)、松永良弼(1692—1744年)等人继承和应用,对日本数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的许多发现独立于西方而存在,有些在理论上更广泛,时间上也早些.
2.安岛直円(1732-1798)——“日本的拉格朗日”
生卒于江户,比拉格朗日大四岁.曾师从关孝和学派学习数学,后来成为该学派的第四代大师. 安岛直円对日本和算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日本的拉格朗日”.他的特点是强调数学理论的一般性,注重用几何方法处理问题.他关于微积分方面的工作颇有特色.他给出了一种求弧长的方法,又进一步推广,形成二重积分,求出一些立体的体积.他还解决了一般情形下的所谓马尔法蒂问题.可能出于学派保密,他的著作生前未发表过.
3.高木贞治(1875-1960)——日本近数开创者
生于岐阜,养父是其舅父,高木是他母亲的姓氏.1894年入读东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格丁根大学,受教于大卫·希尔伯特.1904年起任东京大学教授.1932年担任国际数学联盟副主席.1936年首届菲尔兹奖评审委员.1960年,他在长期的贫病生活中去世.
他是日本近代数学的开创者.他利用首创的“类域论”彻底解决了“克罗内克青春之梦”,并于192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读了这一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日本数学家第一次取得世界水平的成果.他的26篇论文收集在《高木贞治文集》(1973)中,主要是代数数论的研究成果.
4.小平邦彦(1915年3月-1997年7月)——日本最强数学家
生于东京.194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应数学大师外尔的邀请,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进行研究.1953年-1967年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任教授.1967年回到东京大学任教授,曾领导了日本数学教学改革.1975年退休后任学习院大学教授.
小平邦彦是代数几何日本流派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数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在代数几何和紧复解析曲面理论方面的出色工作而著名.他在1954年获得“菲尔兹奖”,是获此荣誉的首位亚洲人.1965年被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他还是格丁根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4年获“沃尔夫奖”.
5.伊藤清(1915年9月-2008年11月)——“随机分析”创立者
生于日本三重县,西方文献中他的姓氏常写为Itô.伊藤清在研究随机过程的基础上,于1944年和1946年的两份著作奠定了随机积分和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基础,所以他被视为“随机分析”的创立者.他的理论被应用于很多自然科学领域及经济学,例如金融数学中最重要的“布莱克-修斯期权定价模型”.
1940年他发表了《论紧群上的概率分布》,是这门学科的重要著作.1945年他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他任京都大学教授直到1979年退休,期间多次到美国普林斯顿等名校访问. 1979年到1985年在学习院大学工作,1981年,他以日本数学会理事长的身份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并进行了学术演讲.1987年获沃尔夫奖.1991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获得首届“高斯奖”.伊藤引理是他以逻辑法则创造的精华.因他而名还有伊藤过程(又称广义维纳过程)、伊藤公式和伊藤积分.
6.佐藤干夫(1928- )——“代数分析”创始人
195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63年获博士学位.从1970年起,他在京都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任教授,1992年退休.他以在多个领域开创性工作而著名,比如准齐性向量空间和伯恩斯坦-佐藤多项式,特别是他创造的超函数理论.超函数是广义函数的推广,它同傅里叶积分算子一起是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的主要工具.它进一步发展成微局部分析,其对象是余切丛上微函数的层,由此研究方法涉及同调代数,故名“代数分析”.在数论中他因L-函数的佐藤-塔特猜想而闻名.他于1993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沃尔夫奖.
7.森重文(1951- )——后起之秀作“纲领”
1951年生于名古屋.1978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1977年-1980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80年起任教于名古屋大学,1990年后任教于东京大学. 他是日本学士院院士.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和双有理几何,因三维代数簇的分类而著名,被代数几何学家称作“森重文纲领”.他于1990年获得费尔兹奖和日本学士院赏.2015-2018年当选为国际数学联盟副主席。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辞海》(第六卷)
[2]维基百科-日本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