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访某家具店

已有 3381 次阅读 2014-8-5 15:5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家具店

访某家具店。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4/2014 19:58:14


有人说最近池里谈国事多了,游记少了。因此需要调剂一下。最近访问了某国产家具店,略有些感受。国人对用料有些强调得过分了。在镜某看来,第一 要项是设计在力学上的合理性。其次才是外观上好看,并列的是好用和耐久性。再后才是用料的问题。只要是设计合理,用料与使用的耐久性和好用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显然,国人(不单是国人)的家具设计师们对力学、对机械结构的事情很不精通。有不少设计是牺牲了力学的合理性过分追求了造型的设计。住宅是用来住人的,不是摆放家具的。除非是住宅有很大的使用面积,需要用一些家具来“充实”、占领空间。因此,设计家具时的第一思维就必须是如何不占消费者的室内空间,但能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受益。对一般住宅面积的京城百姓而言,紧凑比豪华的设计更为重要。

这次给朋友讲解的物件儿是家具中的抽屉。为此不少店员被“刁难”了,这里说声“对不起”。但是通过镜某这样“刁”的客人,也可以学习不少东西吧。按照朋友的说法,镜某可以当“指导员”了。

抽屉,一般人只是看表面的设计,而不注重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是否能全部拉开,是否与柜子的深度匹配,是否充分利用了空间。通过调查,镜某发现,50%的抽屉是不能全部拉开的。即有20%左右的部分是被留在家具的里面。这对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个“不利益”。几乎100%的抽屉都要短于其外套(衣柜的深度)。长的有10cm以上,短的也有5cm。用过抽屉的人们都知道,抽屉长10cm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利益。至少女性的小内裤就可以装20个了吧。一个抽屉的5斗橱,商家省了一些料,减了些成本,却从根本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什么抽屉的深度要比外壳的尺寸小那么多?为了让消费者做个夹层藏些东西?为了让消费者从抽屉里掉出些东西?镜某不能理解,店员们也不能给个好的答复。在结构上,镜某也看不出来为什么抽屉要短出那么多来。因此只能认为这是家具行业的“陋习”。

人人都想赚钱。镜某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没有门路而赚不到钱。在镜某看来,那都不大靠谱。套句老肯的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何德何能商家可以让消费者购买自家的产品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消费者所想。消费者想到了的,当然要满足。消费者没有想到的,也要“替”他们做到。这样就不愁没有人来购买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我想抽屉不能完全拉出和太短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轨道的travel不能太长。
作者: 吴礼
这是由轨道的设计决定的。能不能做得更好?应该有可能,但可能要更多部件,更贵。


轨道有两节和三节之分。两节当然不能全部拉出来。要拉出来需要用三节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4/2014 21:25:48

现在的问题是利用空间。那个轨道的成本比起有效利用空间而言,都是微不足 道的。

不否认制造业的利润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的。也难怪新一代人不愿意做制造业,太辛苦了。


厂家不笨,精明得很。这是两节滑轨和三节滑轨的区别。三节滑轨从料上论是两节滑轨1.5倍。

对一个组合家具而言,也就是百分之几的价格变化,比起动不动就打几折的售价几乎是误差的概念。但是对一个“典 型消费者”而言,一般不知道有两节滑轨和三节滑轨的区别。不比较的话,也不知道抽屉拉出来的长度会有不同,抽屉的长度与抽屉的外壳尺寸有差距。

又及:很多时候,对一个“典型消费者”而言,决定购买的理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还有一个机能的问题。不知道买过多少个磁带的随身听。但认为不需要录音功能的人很少。镜某也是属于大多数人中的一位。但在N十年里,镜某没有用过一次随身听的录音功能,直到磁带式的随身听被淘汰。

因此,就怕笨的厂家+猪一样的消费者,或者是精明的厂家+猪一样的消费者。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17288.html

上一篇:永远的北京城
下一篇:《语义三巨人》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4 刘光银 张珑 尤明庆 张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