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镜某看出了方博士的无知

已有 5181 次阅读 2013-4-28 14:0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方舟子, 李敖

镜某看出了方博士的无知。对“捣”的动作大约不会有争议,有图像的表达呢。问题是“捣”的是什么东西?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6/2013 18:11:50

李敖说是棉花,方博士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传入 中国(方舟子批李敖:“国学大师”乱“捣衣”)。这个视点很不错。但是方博士后边的文字就很不靠谱了,也难怪愚人他们批方博士。

镜某以为,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是作为军备的衣服,原料是否会用丝绸(蚕丝)为原料?第二,所谓对“弹”棉花的说法。第三,作为寒衣中的填充物,应该是个什么形态的东西?需要的是所谓的“科学”思考(经济学、博物学、纺织学?),而不是文学的、文字的考证。

作为军备的衣服,实用、廉价是个经济指标。称老百姓为“布衣”,就是说有别于丝绸的制品。打仗的军队的衣服,不可能使用绸缎。用绸缎的大约是“锦衣卫”了。衣服不能用绸缎,寒衣(冬衣)里面的填充物就更不会使用丝棉了。所谓布,是说用麻。到了有畜牧业的地区大约就是用毛了。比如说羊毛。因为织布需要纺线。而对适合纺成纱的纤维,也有物理方面的要求。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科网上的曾老师是专家。

弹棉花的说法不错。弹的做法是要把原料的棉花打松散了,然后再让棉花的纤维絮起来。这在物理上也是有说法的。因为需要纤维们相互搅在一起、连成一片。在今天,棉絮也需要压一压,把棉花套整结识了。如果要纺纱,就不能这样做了。纺纱需要把纤维捋顺了,是要棉。

既然是叫冬衣,自然要有些填充物。填什么?做文字上考证仅仅是一个环节,重要的还是成本上的、物理上的判断。成本是说要廉价,物理是说要保温。没有棉花的话,是否会有类似棉花的原料呢?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有陆棉、海岛棉、木棉和草棉的说法。今天大量生产的是所谓的陆棉。而中国原产的是木棉。木棉,顾名思义,长在树上的棉花。这种棉花的纤维据说不利于纺纱,因此也就织不成布。但是在今天木棉也是很好的填充物。

如果假定木棉被用来做冬衣里面的填充物,那么就很有“捣”的必要了。因为要让木棉的纤维连成一体,形成毛毡似的东西。当然木棉的纤维不会象羊毛毡那样紧,但是可以想象,需要有个手段把棉絮做好,不能让棉絮在两层布的夹层中间散开了。

当然,上边的这些说法也都是镜某的一家之言。但是这样的思考,镜某以为比方博士的要高明许多。掌握的知识可以不多,唐诗也可以背不出来。但是方法论不能搞错。方法论错了,做事情就是南辕北辙了。

被唐诗有时候也是有用的。泡妞自不必论,有时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益的。某餐厅为了与客人互动,在桃花节时贴出有关桃花的诗词来,让客人填空。按填出来的数目给打折,很是有趣。可惜镜某无才,只能把菜金全付了。




Download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84834.html

上一篇:熟悉一些经济思考很有必要
下一篇:早恋是亚裔家长强加给孩子的“罪名”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9 蔣勁松 武夷山 孙根年 梁大成 杨正瓴 白图格吉扎布 bridgeneer tuner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