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总觉得施颜的东西仅仅是(高级)技术工作而已”

已有 5171 次阅读 2013-1-3 23:4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施一公, 施颜

“总觉得施颜的东西仅仅是(高级)技术工作而已”
作者: mirror (*)
日期: 01/03/2013 09:14:53

问题来自《搞科研难道就是体育竞赛?》以及《说说“清华成果三年两次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肖老师以为“施颜的东西仅仅是(高级)技术工作而已,你不做,别人也肯定能剖析出来”。徐老师则认为“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已呈势不可挡之势!”

镜某以为:施老师的东西仅仅是routine的工作而已,“高级的”都已经算不上了。徐老师所指的“结构生物学中心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比较费解。争谁解得快是个理解。徐老师、颜老师文字里透着一个“快”字。如果把科学理解成这样的话,不干也许是最好的出路。

routine work的说法并没有贬义。把一个事情转换成routine work,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明。routine work的形象说法就是淘金。不断地淘下去,总是有收获的。能否遇到“狗头金”就要看运气了。所谓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说做淘金的工具、道具,发现新的矿脉,以及利用同样的技术比别人可以做得更快。所谓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说发现的结构对制作新药有决定性的帮助、或者“比别人可以做得更快”的背后,有着独自的实验技术。

阿达·约纳特也是靠蛋白质的结构分析获得炸药的。对她的工作,苏晓东有详细的解说。但是镜某认为,这位北大的教授也没有能够充分理解阿达女士工作的核心,或者说把阿达女士工作的价值定义在理解机能的方向上了。因为苏老师对另两位获奖者的工作意义介绍得很到位:Thomas解决了相位问题,Ramakrishnan的提出了分子尺子机制。

正如苏老师所言:“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最主要方法”。但是,“真正的原创性发现、突破性进展往往来自于一个先驱者坚持不懈的孜孜以求,常常10年、20年如一日,决不轻言放弃”的说法,属于文学励志的表述,丝毫没有技术含量可言。“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核糖体能够被结晶。还有人认为,就是得到核糖体的可衍射晶体,也解析不出结构。”(苏语)。阿达女士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使她得到了别人不能得到的晶体以及X线衍射数据呢?这才是所谓的“核心技术”,这才是国人时不常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技术,在今天被颜老师们用来做routine work。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成千上万颜老师们的routine work,成就了阿达女士的获奖。

阿达女士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不妨请徐老师等“专家”们来解说,镜某就不“班门弄斧”了。但是镜某认为,阿达女士所做的(技术)工作,才是核心的竞争力。什么叫做核心竞争力呢?镜某不妨在此“卖弄一哈”: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构筑竞争能力的那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形成竞争能力的那个源泉。这个源泉可以是某种人力资源,也可以是一种文化氛围,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从这个标准看,镜某还没有看出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具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这个证明:至少需要有一个事例,全世界只有清华可以做某个工作,别的地方不能做、或者是要有个时间滞后才能做。这个时间滞后的概念被称作技术势垒,是洋人们刻意要对国人保持优势的一个战略思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愿不愿意为了知道别人博学而去读别人的文章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01/03/2013 10:13:29

别人不知道,在镜某这里不是问题。

读文章是 看其主张、观点,不在乎作者是否是博学。如果说在意什么的话,镜某比较在意话语者的“身份”。对身份尊贵、地位高的人,难免要苛刻一些。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49313.html

上一篇:岭南小馆吃螃蟹 元旦口福 天天口福
下一篇:生物的“冬天”?
收藏 IP: 12.249.230.*| 热度|

34 曹聪 陈楷翰 陈安 罗德海 吕喆 潘学峰 张雪峰 徐晓 王枫 戴德昌 刘全慧 李学宽 吴飞鹏 徐满才 苏德辰 肖重发 张伟 唐常杰 王春艳 鲍得海 易会广 赵凤光 陈冬生 杨民力 徐耀 李宇斌 ss1234 cly85 truth21ct bridgeneer zhangcz07 laoyipiao lftkf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