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自
《搞科研难道就是体育竞赛?》以及
《说说“清华成果三年两次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肖老师以为“施颜的东西仅仅是(高级)技术工作而已,你不做,别人也肯定能剖析出来”。徐老师则认为“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在国际上是极具竞争力的,已呈势不可挡之势!”
镜某以为:施老师的东西仅仅是routine的工作而已,“高级的”都已经算不上了。徐老师所指的“结构生物学中心在国际上是
极具竞争力”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比较费解。争
谁解得快是个理解。徐老师、颜老师文字里透着一个“快”字。如果把科学理解成这样的话,不干也许是最好的出路。
routine work的说法并没有贬义。把一个事情转换成routine work,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明。routine work的形象说法就是
淘金。不断地淘下去,总是有收获的。能否遇到
“狗头金”就要看运气了。所谓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说做淘金的工具、道具,发现新的矿脉,以及利用同样的技术比别人可以做得更快。所谓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说发现的结构对制作新药有决定性的帮助、或者“比别人可以做得更快”的背后,有着独自的实验技术。
阿达·约纳特也是靠蛋白质的结构分析获得炸药的。对她的工作,
苏晓东有详细的解说。但是镜某认为,这位北大的教授也没有能够充分理解阿达女士工作的核心,或者说把阿达女士工作的价值定义在理解机能的方向上了。因为苏老师对另两位获奖者的工作意义介绍得很到位:Thomas解决了相位问题,Ramakrishnan的提出了
分子尺子机制。
正如苏老师所言:“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最主要方法”。但是,“真正的原创性发现、突破性进展往往来自于一个先驱者坚持不懈的孜孜以求,常常10年、20年如一日,决不轻言放弃”的说法,属于
文学励志的表述,丝毫没有技术含量可言。“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核糖体能够被结晶。还有人认为,就是得到核糖体的可衍射晶体,也解析不出结构。”(苏语)。阿达女士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使她得到了别人不能得到的晶体以及X线衍射数据呢?这才是所谓的“
核心技术”,这才是国人时不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些技术,在今天被颜老师们用来做routine work。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成千上万颜老师们的routine work,成就了阿达女士的获奖。
阿达女士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不妨请徐老师等“专家”们来解说,镜某就不“班门弄斧”了。但是镜某认为,阿达女士所做的(技术)工作,才是
核心的竞争力。什么叫做核心竞争力呢?镜某不妨在此“卖弄一哈”: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构筑竞争能力的那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形成竞争能力的那个源泉。这个源泉可以是某种
人力资源,也可以是一种
文化氛围,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从这个标准看,镜某还没有看出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具有什么
核心竞争力。这个证明:至少需要有一个事例,全世界只有清华可以做某个工作,别的地方不能做、或者是要
有个时间滞后才能做。这个
时间滞后的概念被称作
技术势垒,是洋人们刻意要对国人保持优势的一个战略思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愿不愿意为了知道别人博学而去读别人的文章呢?”
日期: 01/03/2013 10:13:29
别人不知道,在镜某这里不是问题。
读文章是 看其主张、观点,不在乎作者是否是博学。如果说在意什么的话,镜某比较在意话语者的“身份”。对身份尊贵、地位高的人,难免要苛刻一些。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