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说说饶毅刘国松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已有 6208 次阅读 2012-7-3 02:0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人民日报, 饶毅, 刘国松

挂羊头,卖狗肉。说说饶毅刘国松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07:14:36

中国社会和学术界:公开批评过少,私下谩骂过多的文章题目,被人民日报的编辑改为《我们亟需正常的学术批评》。题目这样一改,通顺是通顺了,但是很多意思也都变了。镜某以为,饶、刘的本意是在中国社会公开批评过少,私下谩骂过多,而学术界不过是个“花瓶”。但是饶、刘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在说学术(界)的事儿。因此,被人民日报的编辑改题也是很顺理成章的。

但是人民日报的编辑大约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学术批评”、“学术争论”,以为,饶、刘二位用了几个“学术批评”、“学术争论”的提法,就是在说“学术批评”、“学术争论”了。

Quote
饶刘的说法:
当今中国学术界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公开的学术批评较少、私下的个人攻讦较多。缺乏对于学术观点公开的、客观的批评,而过多地在背后私下议论,甚至个别地,进行人身攻击。

大家都喜欢引用“牛顿的经典力学被爱因斯坦推翻和限定”来说事儿。因为这两个人的名字超强。但是多数人不能理解他们学术,更不能区分学说的争论学术的争论。镜某以为,跨时代的,只能是学说的争论学术的争论学术的批判应该是同时代里发生的。显然饶、刘二位对现代科学的认识还很落伍,“常规的科学研究,更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建设性的学术争论氛围,因为它对趋近真理至关重要”云云的听起来很是可笑。这一点蒋科学们的工作很不到位,应该受到“谴责”。

早期对老爱相对论的“批判”,国人在“文革”期对老爱相对论的“批判”,虽然都是打着“学术批判”的幌子,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构成学术批判。前者是犹太人的问题,后者是意识形态的观点。

如何界定“公开的学术批评”呢?其实这是个很微妙的事情。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批评是在专业杂志、专业学会上。这方面,不论中外,尤其是在理工这样的学科里,大约都不成问题。问题多的是有些人、甚至是很多人,不认为在专业杂志、专业学会上的说法是“公开”,而是认为发表在一般舆论载体上才是公开;不是认为可以有几种学说并存,而是认为只有与为政的政策一致了,才是“正确”的学说。这类问题往往在教育、法律、经济、金融,乃至医疗、保险等等诸多的学术领域里发生。

学术争论的很多,争论的原因并不在学术本身,而在于别的什么事情。这类事情就好比是夫妻的离婚原因,“感情破裂”只是个说法、结果。发生学术争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1)争宠,获得为政方的认可、选择,2)获得、获取和占有各种资源,可视的、不可视的,而不是别的什么。因为学术上的问题很多也是“信仰”的问题。如同普朗克所说的那样,学术争论没有多少诱惑力,因为它们不能产生什么新东西,“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照例不能用说服对手,等他们表示意见说‘得益匪浅’这个办法来实行。恰恰相反,只能是等到对手们渐渐死亡,使得新的一代开始熟悉真理时才能贯彻。”

对饶、刘文章的本意,镜某并不以为《人民日报》的编辑是没有读解出来,镜某认为编辑是在“买萌”。

Quote
饶刘的文章最后的段落
这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很大问题。缺乏对于事物公开的、客观的批评,而过多在背后谩骂,导致中国人文环境比较恶劣。学术界带头营造正常批评,杜绝人身攻击,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从大的、过去式的黄河三门峡问题、完成时态的长江三峡问题、进行时态的怒江以及其他水系的水利开发,到小的肖传国医师的手术、“雇凶打人”事件,有什么是学术的争论呢?为政的在一个时期里只能实施一种金融政策,而天下的金融政策有无穷多个。金融理论、金融政策的学术争论缺乏么?镜某认为不缺乏。能在一般的舆论载体上发表么?镜某认为不可以,至少在中国不能有。因为人们无法区分这是在批判政府选择的金融政策,还是在批判政府。而对政府选择的金融政策、学说的代表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就可以回避上述的“分不清”,就可以在一般的舆论载体上发表。

镜某的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谩骂”了。第一是骂了饶毅刘国松两位的文章是“挂羊头,卖狗肉”,意在说中国社会,却拿学术来说事儿。第二骂了《人民日报》的编辑,知道是“挂羊头,卖狗肉”直接“退稿”就是了,但却为这篇文章改了一个题目,把实质性的问题更加淡化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RE: 战略型科学家

“战略”的说法大可不必,“科学评论家”的素质倒是有一些。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2/2012 08:11:08

“战略型科学家”不过是个被御用了的说法。 被“御用”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很难说。因为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过去被看好的事情,过些时候就不被看好了。

不论是否被看好,被“御用”时的确是很风光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88342.html

上一篇:谁是“战略型科学家”?与肖老师商榷
下一篇:米拉的音乐心情故事:James Blunt:you are beautiful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8 吕喆 孙根年 周可真 曹聪 余世锋 温世正 lftkf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