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事件发生在1973年,约40年前的事情。在当年,此事儿要比今天的
韩寒事件有名得多。这个事件里,黄不过是个小学5年级的孩子。其日记当然是自己写的,但向报社投书的思考,不能否定其家长的“操作”。事实上,“文革”结束后,从黄父被逮捕、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事实看,都可以认为黄帅向报社投书的行为里,有其父亲的参与。
时隔40年,按法律的思考重新审视黄帅事件,黄帅和黄父有什么过错么?黄父有必要被逮捕、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么?黄帅有必要被歧视么?
显然,黄帅事件里有
报社和
权力方的“参入”,才使得一个本来很平常的事情变得很复杂了。主要的责任还是在
报社和
权力方。黄帅父亲得到“平反”就说明了镜某的这个思路还是靠谱的。可惜,这种
靠谱的思考是发生在“黄父被逮捕、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事件发生之后,对当事人而言,已经丝毫没有意义了。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重要的是不要有那么多
不靠谱的思考,尤其是要警惕行为被
不靠谱的思考支配。
镜某认为,方博士的可以算是个
不靠谱思考比较多的人。当然,镜某人的思考也同样被方博士如此“认定”。所谓“不靠谱”,是说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韩寒
如何做了,而在于报界
如何报了。类比黄帅事件就很清楚了:问题是报界和权势方。在今天,权势方的介入没有了,但报(舆论)界的义务和伦理问题依然存在。这个舆论界义务和伦理问题从当年就有,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改变的事情。但是方博士的作为,是否是充当了主张逮捕黄父、投入监狱,同时开除黄父的党籍和公职的角色了呢?
“替天行道”,是水浒里宋江的说法。方博士扮演的角色也与宋江相仿——反贪官不反皇帝。所谓皇帝,不是说个人的皇帝,而是说一个体制。宋江是不是好汉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番。反正镜某不论是在当初读水浒、还是在当今,都不很喜欢宋江这个角色,虽然在水浒里宋江还是个主角儿。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OEM的生产方式。从商品设计的立场看,没有什么不好的。
日期: 01/28/2012 09:02:31
比起资本“游戏”中的事 儿来说,韩同学的“写书”问题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对韩同学的“介绍”属于报道,是新闻报纸报道的事情。发生了问题,主要责任在报道的一方,并非在被报道的一方。
也许这个事态与“黄帅日记”能有一拼。“黄帅日记”是小学生写的呢?还是谁代写的呢?其实这些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有人(江青?)、有报纸(人民日报?)想利用这件事儿“挑事儿”。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