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李白之42:谈谈工具格的语言形式】

已有 4396 次阅读 2017-5-8 15:59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语言形式, 工具格

白:

“张三踢李四的两脚李四一直惦记着啥时候提回来呢。”

如果“两脚”填的不是标配的坑,这定语从句的反填就成了问题。目前我是把“两脚”这种动量词先处理成N,再升格成为+S,可以理解为一个自带宾语的虚拟后置修饰语。当对“两脚”使用定语从句修饰的时候,可以认为自带的宾语“两脚”与作为其母体的虚拟后置修饰语进行了某种分离:虚拟后置修饰语“+S/N”留在了定语从句内部,而它自带的宾语“N”则被甩到定语从句的外边,被修饰且可以反填残坑“/N”。同理,在“武松打死老虎的那三拳力道大得惊人”中,“三拳”也填不了“打”的标配的坑,只能理解为自带宾语的前置虚拟修饰成分(“打死”已经是述补结构不再能后置只修饰“打”的动量修饰成分,从而必须往“打”前面放)S+/N和动量结构N分离了。就是说,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动量词N,无法简单地升格为+S或S+,而必须要还原出一个带宾语坑虚拟修饰语+S/N或S+/N,把它推入定语从句。这恰恰才是N升格为+S或S+的本质。如果不是反填定语从句的要求苦苦相逼,这个本质差点儿被掩盖了。可以理解为先有“武松(凭借)三拳打死老虎”,而后有“武松(凭借)打死老虎的那三拳”,最后变成了“武松打死老虎的那三拳”。

说到“凭借”,想到了“借以”。后者是中间抽空了介词宾语的合成词。“武松借以打死老虎的那三拳”是“武松借(那三拳)以打死老虎”的定语从句形式。反填的坑,就在“借”和“以”之间。

李:
工具格,或 所凭借。

白:
有的时候,这个坑会显性化,“借之以”。
砍、剁、刺、砸等动作,工具格是标配。打、抢,工具格不是标配。非标配又不显性带介词的工具格,必须借升格处理之。

李:
工具格有搭配性与非搭配性两种:搭配性工具 因为其搭配 常常省略显性小词 如“凭借”、“用” 等。“打 两拳” 是搭配,“两拳”是工具。“用板凳 打”,则是非搭配性工具。

白:
“他抢银行的那把玩具枪”
意思是“他(用以)抢银行的那把玩具枪”

李:
“他抢银行的那个案底”

白:
“案底”是N/X,不需要反填,是动词填X。

李:
“他抢银行的那个同伙”

白:
“同伙”是N/N

李:

“他抢银行的那幢大楼”
“他抢银行的那个时间”
“他抢银行的那个缘由”
“他抢银行的那个后果”

白:
缘由、后果也是N/X。大楼、时间不是,但内置虚拟修饰语。必要时就分离出来,塞回定语从句。同伙、缘由、后果、案底,都带坑。时间、大楼、动量,则是内置一个随时可以分离的坑。或者叫虚拟小词。

李:
“他抢银行的那个x”
对于非搭配性(标配)的工具,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这个实体本身具有比较典型和普适的工具性。算是一个名词子类吧。另一个是不在这个子类的名词。对于后者 如果想表达工具这个逻辑语义,就必须用小词。否则它就没有证据或痕迹显示自己的工具角色。“他用希特勒主义去抢银行”。这个 “用” 不能省。因为 “希特勒主义” 第一不与 “抢银行” 有搭配,第二它自己也不属于工具子类。语言必须要用显性形式,譬如次动词“用”,或者俄语的工具格的词尾形式,来标记其逻辑语义,否则心里的语义无以传达。

白:
“抢银行”换成“治理国家”,“用”就可以省了。

李:
那是因为 “主义” 与 “治理” 有某种搭配的呼应。

白:
且不说逻辑语义,统计就支持这样的搭配

李:
没有统计的搭配不存在 除非说的不是大数据。

白:
不说“主义”,就说“那一套”,也可以省掉“用”,因为“希特勒”已经是足够强的搭配因素了。

李:
“他用那一套糊弄谁呀”
“是啊 那一套糊弄谁呀”

白:
“那一套”隐含“方法/无形工具”
所以,对于从名词反推虚拟修饰语的“升格-分离-反填”机制,形式规则只提供可能性,统计搭配才提供现实性。

上面说错了,“升格”都应改为“降格”。降格虽是普适的机制,但只能紧邻被修饰语使用。分离是受统计显著性搭配条件才激活的,只有成功分离,才能在后续纳入正常的反填渠道处理。

被定语从句修饰的中心语,N/N与N/X的区别。前者从N栈依次寻找搭配的词语填坑。后者从N和S混合栈里的依次寻找搭配的词语。二者都服从“最近提及原则(last mentioned principle)”,但针对的栈不同。因为都在定语从句辖域内,这些填坑的萝卜都是使用的免费额度,无论S还是N。

李:
在我的体系里,arg 降格为 mod,【工具主语】 降格为 【工具状语】。如果 topic 是人,subject 是工具,topic 可升格为逻辑主语 arg,工具 subject 则降格为状语 mod. “他一巴掌打了她”,“他”是逻辑主语,“一巴掌”是工具状语。

总之,逻辑语义虽然放之四海而皆准,自然语言却老在升格降格、显性隐性形式中变化多端。语言世界因此诡异而多彩。

白:
话头是宋老师“达成的一致”引发的。“一致”在宋老师的例子里确实是“升格”,但后续关于动量词的例子里,讨论的都是“降格”。N+到N、S+到S是升格;N、S到N+、S+或+N、+S是降格。一个是萝卜皮变成萝卜,一个是萝卜变成萝卜皮。

李:
“达成的一致” 就是 “洗的澡”

白:
?学的习
?高的考

李:
不好
有如 * “浏的览”

白:
洗的澡是自指,达成的一致是转指。

?收获的丰硕
?贪污的巨额

最后一个接近于能说。

取得的圆满

这个就完全没问题了。“圆满”基本可以类比宋老师例子里的“一致”。

赶过的时髦

“时髦”比“圆满、一致”还顺溜。几乎不是临时借用N而是固化的N了。

【相关】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朝华午拾》总目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53696.html

上一篇:【立委随笔:听喜马拉雅老罗侃人工智能】
下一篇:【李白之43:谈谈绑定和回指】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