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理工男说诗词(25)昭君:喜剧还是悲剧?

已有 917 次阅读 2025-4-7 10:5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理工男说诗词(25)昭君:喜剧还是悲剧?

 

夸女子美,没有比听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更让人高兴的了。这沉鱼指的是西施浣纱在水边,让水中的游鱼沉底,不敢和她比美。这落雁说的是王昭君在和亲的途中,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闭月是说貂蝉的美丽让月亮也自惭形秽,躲在云彩后面去了。羞花是说杨贵妃的美丽让花也觉得逊色。这四美中貂蝉是虚构人物,王昭君名列三美,如何美,全靠文字描述,我们只能凭流传下来的文字想象了。

昭君的出名当然不止是因为她的美丽。关于她的出名和事迹有多种观点。有人说她千古留名是因为她对民族团结与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现在散布于多地的多座昭君墓或衣冠冢为证。有人说王昭君是自愿到匈奴,甚至拒绝了汉元帝的挽留,拒绝了皇后的册封(郭沫若,话剧《王昭君》)。按这种说法,昭君和亲应该是喜剧。

更多的人说昭君出塞是个悲剧。她先后嫁两单于:先嫁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一子。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请求归汉,但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于是依匈奴收继婚制,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共同生活十一年,生二女。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风俗,女人是男人的财产,所以老单于死了他的女人归新单于继承。昭君先生的儿子是后生的两个女儿的哥哥(同母),但又是他们的叔叔(和新单于,也就是两个女儿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种伦理关系应该是昭君难于自处的,所以老单于死了,昭君要求归汉。未得到汉朝的准许,昭君勉强嫁给新单于,应该是郁郁寡欢的。新单于死后,昭君又该如何?再嫁给新新单于?这个却不清楚。新单于死后二年昭君病逝,不过35岁而已。

杜甫的《咏怀古迹》是五首组诗,其中第三首是咏王昭君的。写诗的时候,唐朝面临吐蕃与回纥的威胁,所以咏昭君一定是有借古讽今之意。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理工男说】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游历夔州,到昭君故乡作此诗。明妃即是王昭君,在晋朝为避司马昭的讳,把王昭君改称王明君。群山万壑随着长江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小村就坐落在荆门,到杜甫时村落尚存。据《一统志》所载,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即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作者想象着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起势不凡。昭君出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村,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这个小村,实际上是对昭君这个窈窕红颜的看重。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是说昭君一离开汉朝的宫廷就走向了北方的沙漠,从此再也没能回来,只留下长满青草的坟墓对着黄昏的残阳、冷月,孤独、冷寂。朔指北方,朔漠即匈奴所在的北方沙漠。紫台指皇帝的居所,即皇宫。古代对星空划分为二十八宿,紫微星居于正中且恒久不变,所以道家把神仙的居所叫做紫微宫,按照君权神授的理论,把皇帝的居所叫做紫宫紫台紫禁城。顺便说一下,之所以把那么重要的位置归于紫色,实际上是因为早年紫色染料难得,物以稀为贵,直到宋朝,还是满朝朱紫贵,即大臣们都穿红色或紫色的衣服。冢是高大的陵墓,而青冢专指昭君墓,因为传说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就是说深秋时节,草木枯黄,唯有昭君墓绿草如茵。至于昭君墓到底在哪里,除了呼和浩特现在保留的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在山西、河南等地也有昭君墓或衣冠冢。实际上,元朝的蒙古人都不留陵墓,匈奴单于墓人们也所知甚少,昭君是否有陵墓没有任何考古证据。各地的昭君墓几乎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假托。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前一句有传说故事,说是汉元帝挑选宫女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选出了王昭君。等到辞行的日子,汉元帝才见到了王昭君貌美,大有不舍之意。按郭沫若的话剧情节,汉元帝甚至要封王昭君作皇后。在汉朝皇后和匈奴阏氏之间,昭君选择了后者,即昭君出塞是主动选择。当然,这封后的情节肯定是编的。不过汉元帝见到昭君的美貌有不舍是可能的,可毕竟木已成舟,不好反悔,于是怒杀了画师毛延寿。怎么还有画师的事情?原来汉元帝从宫女中选嫔妃时,因为人数太多,不能一一面见,就让画师画出宫女的容貌,根据画像挑选。也就是说,汉元帝通过画像进行妃嫔的初选。一般宫女都贿赂画师,以求美化。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于是被丑化而不得中选,没有机会见到皇帝。这故事的真假不好考证,却是“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的来源。后一句“环佩空归月夜魂”是说昭君虽死,她的灵魂还随着她的环佩(首饰)在凄冷的月夜回归了汉朝。生不能归故乡,魂也要归故乡。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是由西北的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乐器,所以琵琶多弹奏胡曲胡调(西北少数民族的曲调)。传说昭君“平沙落雁”,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也因为她在马上用琵琶弹奏幽怨的曲调。千百年来琵琶弹奏出凄凉哀婉的胡音,分明透露出昭君的怨愤。

全诗格调低沉,苍凉悲壮,当然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满含同情和怜悯。同时也可看出杜甫借咏昭君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昭君被画工丑化,无缘见皇帝,不甘埋没于汉宫,想换一个环境,这或许可能。但在匈奴十几年(约16年)的生活是不如意的,到匈奴三年呼韩邪单于死,昭君要求归汉而不得,不情不愿地嫁给新单于,其后的十三年都是苦熬,其幽怨是显而易见的。传说她有长诗《怨词》传世,不辨真伪。但从她一嫁再嫁,35岁病死的情况,不难知道她生活极不如意,境遇比嫁给乌孙王的细君公主还要凄惨。说她主动和亲、拒绝作汉皇后,显然是臆想或者编造。

悲剧不能硬说成喜剧。

image.png                                           

 附录:王昭君的怨词: 

怨词

【西汉】王嫱

秋木凄凄,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开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残。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回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且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20250321写就,20250407改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80949.html

上一篇:介子推真的是被烧死的吗
下一篇:教材第三版:王婆卖瓜
收藏 IP: 124.126.96.*| 热度|

13 孙南屏 孙颉 许培扬 尤明庆 王涛 杨正瓴 郑永军 刘进平 钟炳 钟定胜 辜英求 崔锦华 iamiq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1/0 | 閹槒顓�:0 | 妫f牠銆� | 娑撳﹣绔存い锟� | 鐠哄疇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