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气一元论中的世界(1)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

已有 551 次阅读 2024-3-4 12:01 |个人分类:物理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的发展早已证明,理论越简单,越接近真理。中国的气一元论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可以说没有比这更简单,更接近真理的理论了。但这个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宇宙万物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如何来解释它,就成了古代思想家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古代,一直就存在两种对立的学说,一个是一元说,即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来解释;一个是多元说,即用几种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来解释。

不过,如果你了解了人类的文化史,就知道一元说一直在文化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多元说是在近代发现了实体的原子才后来居上,成为科学的主流的。比如,在古希腊,一元说的代表有泰利士,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水组成的,而水是有灵魂的;阿那克西美认为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而气是有精神的;最著名的是赫拉克利特,它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归于生命之火的燃起与熄灭。在古中国,也有一元说与多元说的对立,一元说的代表是气一元论,多元说的代表是五材说,后来,在中国先人用气一元论合理地解释了自然现象之后,五材说就转化为五行说,成为气一元论的一部分。这个学说贯穿了中国历史几千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么气一元论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呢?

按照气一元论的描述:真实的宇宙是无限的,而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当中连续着统一的一种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

那么这个学说与多元论的假设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就与西方的原子说对比。

在对空间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空间空无一物和对称;而气一元论则认为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

在对实体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万物都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而气一元论则认为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的。

在对实体和空间关系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实体和空间没有任何关系;而气一元论则认为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两者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存在的。

前提假设不同,得到的科学理论也完全不同。

按照原子说假设,自然规律就体现在那几个基本粒子的个性之上,只要把它们还原出来,自然规律就找到了,西方科学就一直走在这条还原论的大道上。

按照气一元论假设,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气聚散形成的,气聚散的规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由于气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因此,气聚散的规律也是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这样的科学只可能走向系统论。

那么中国先人是如何来描述这个系统论科学呢?答案可能是中国绝大多数人想不到的,它就是人们弃之若履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气一元论之上来看阴阳学说,阴就是气之聚,即物质的有序状态,有中心和层次的物质系统;阳就是气之散,即物质的无序状态,无中心和层次的混沌空间。这样一来,物质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就揭示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

用现代人都懂的语言来描述,可以用两句话来说:

第一,每一个物质系统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

第二,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每一个物质系统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

第一是物质系统存在的条件,第二是物质系统存在的基础。

在气一元论之上来看五行学说,五行就不是五种材料,而是统一物质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它们是对气聚散这种运动的细化。比如,木为气由散到聚,体现为系统中的组织现象;金为气由聚到散,体现为系统中的离散现象;水为气聚增散减,体现为系统中的吸引现象;火为气散增聚减,体现为系统中的排斥现象;土为气周期性聚散,体现为系统中的普遍联系现象。这五种运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由此来看,五行学说就是对系统内部物质运动规律的揭示。

显而易见,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一个标准的系统科学体系,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一通百通,用它来解释自然界一切物质系统的存在。比如,大的宇宙星系、星体,小的分子、原子,中的生物、人、人类社会。

我们就拿生物和非生物的与众不同来说,它们都是物质系统,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原理,只是系统内部普遍联系方式的不同,这使物质系统出现了不同的层次,也对外表现出了不同的自然力。比如,星系、星体这类物质系统当中的普遍联系方式是引力波,对应的自然力是引力;原子、分子这类物质系统当中的普遍联系方式是电磁波,对应的自然力是电磁力;生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液态水在地球表面的出现,水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能量。力仍能量之外显,对应着这种特殊的能量形式,生物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自然力,使生物在表现上与非生物大相径庭。

当然,由此得出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西方科学的认识完全不同。

比如,宇宙肯定不是爆炸产生的,而是一个本然自生的体系,因为按照气一元论,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是在不断地聚散中存在的,物质不灭,它只有聚散,能量不灭,它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西方科学的宇宙只是无限宇宙空间的一个子系统,只不过它体积比较大,寿命比较长罢了。大爆炸宇宙学说的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宇宙系统空间的不对称,越接近中心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物质密度越小,因此,光从宇宙中心向周边传递都会发生规律性的波长变长现象,即谱线红移,而此时的宇宙却是相对稳态的。

再如,太阳肯定不是通过燃烧自己的质量来发光的。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太阳系是在反抗银河系空间的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反抗能量的产生是它持续发光的基础,太阳的质量在不断增加,绝不可能在减少。而按照五行学说,太阳系空间存在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第一种运动是组织,即太阳可以通过物质的层次相错巨大的挤压力,把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组织成自身有序的一部分——原子;第二种运动是离散,由于物质是统一的,彼此之间只有排斥力,而没有吸引力,因此,走向物质分布的平均化和能量的平均化是一种必然;第三种运动就是吸引,太阳系有了组织功能,或者说,占有空间大的混沌状态的物质变成了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的原子之时,相空间被压缩了,它会造成连续在周围空间的混沌物质向太阳中心不对称流动,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第四种运动就是排斥,随着原子不断在太阳系内部涡漩而生,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变大,这使原子不断向周围空间扩散,形成所谓的排斥现象;第五种运动就是引力波,原子是在剧烈竞争中存在的,随着原子的周期产生与灭亡所带来的能量激励,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周期性聚散来传递能量,而它就是太阳系的普遍联系方式。

再如,对光的认识,由于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因此光绝不可能是粒子束的连续移动,而只可能是连续物质的周期性聚散,聚使它表现出粒子性,但它的本质却是波。同理,电子也不是稳定的粒子,它同样是由粒子的生死变换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电流也不是电子的定向移动,而是由连续物质周期性聚散传递的能量包运动。

当然,由气一元论得出的推论很多,它绝对能够让你大吃一惊,原来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24034.html

上一篇:系统科学的突破,只能建立在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之上!
下一篇:气一元论中的世界(2)真实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可能错了!
收藏 IP: 14.212.186.*| 热度|

1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