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氟化合物中,包括全氟烷基化合物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统称为“PFAS”,目前已知其种类超过一万种。PFAS具有防水、防油、耐热、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防水防油剂、表面活性剂、半导体用防反射剂等领域。在众多PFAS中,PFOS(全氟辛烷磺酸)和PFOA(全氟辛酸)曾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在中国和日本已基本禁止生产和使用。
人类可能通过使用含有PFAS的家庭用品、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等多种途径暴露于PFAS。图1概述了人类在职业性暴露之外的各种环境暴露途径。为了了解暴露源和暴露量,国内外进行了食品和饮用水的污染情况调查,通过经口摄入途径估算暴露量,以及利用血液浓度等生物学指标进行暴露情况调查。
图1 PFAS的人体环境暴露途径
此前,日本政府对地下水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部分地区的PFAS浓度较高,这引发了公众对健康等方面的担忧。在环境省的号召下,自2020年度起,越来越多的自治体开始进行PFAS调查。环境省从2023年开始汇总并公布各自治体的调查结果,并且结合了对各都道府县的采访结果,3月公布了2022年度调查结果,制作成了这张全国地图(图2)。
图2 日本2022年PFAS污染全国地图(河川湖沼·地下水)
NHK根据环境省公布的2022年度河川和地下水等的调查结果,制作了“PFAS污染全国地图(河川·地下水等)” (图3)。这一地图将全国范围内的PFAS污染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动态展示,为公众了解污染现状提供了一手的直观信息。
图3 日本2022年PFAS污染全国地图(河川·地下水等),图源自NHK
在2020年5月,日本将PFAS中的PFOS和PFOA纳入需要监控的项目,但目前尚未将其列为水质环境标准健康项目。尽管目前尚难以设定明确的毒理学标准和指导值,但参考各国和相关机构的评估结果,暂定目标值为0.00005mg/L,即50ng/L (指导值)。
尽管环境省呼吁各地进行PFAS调查,但调查的实际实施是由各都道府县自主决定的。秋田县、新潟县、栃木县、群马县、富山县、石川县、山口县、香川县和长崎县这9个县并没有向日本中央政府报告相关调查结果。
此外,环境省和冲绳县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的河川和地下水等共有114个地点(图4)的PFAS浓度超过了指导值(50 ng/L)。在此次调查中,PFAS浓度最高的是大阪市摄津市的地下水(图5),检测值达到国家标准的420倍,即21000 ng/L。其次是大阪市摄津市的河川(图5),检测值为标准的44倍,即2200 ng/L。冲绳县嘉手纳町的地下水浓度为标准的42倍,即2100 ng/L。在这些地点中,仅有大分市两个井位于曾经处理PFAS的工厂区域内,明确了排放源。其余109个地点,占总数的98%,目前仍未确定污染源。
图4 日本全国范围内PFAS浓度超过指导值的114个地区
图5 大阪市摄津市的地下水和河川PFAS超标情况,图源自NHK
东京多摩地区居民从2022年11月开始的大规模血液检测,旨在检测PFAS,并于21日公布了检测结果(图6)。此次检测共涉及791人,结果显示多摩地区的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美军横田基地(位于东京都福生市等)地下水下游的东部自治体,污染尤为严重。
图6 东京都居民血液中PFOS和PFOA合计浓度
据东京都水道局透露,自2005年以来,自来水源井中检测到高浓度的PFAS,自2019年以来,已经停止了7个市40个井的取水。这些井均位于横田基地东侧,东京都内地下水流向是自西向东,横田基地东侧地区地下水PFAS浓度高于西侧地区。血液检测结果呈现同样规律,位于横田基地东侧的国分寺市和立川市居民血液中PFOS和PFOA合计浓度平均值更高,因此怀疑污染源来自美军横田基地。横田基地2010年1月、2012年10月、2012年11月曾发生3起含PFAS泡沫灭火剂泄漏事件,但美方称泡沫灭火剂未泄漏到基地外,这是驻日美军首次承认泄漏,进一步增加了其作为污染源的嫌疑。然而,污染源并不仅限于美军基地。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PFAS的工厂外,使用PFAS的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工厂,以及使用泡沫消防剂的机场和日本自卫队基地等也可能是污染源。
为了了解东京都内地下水中PFOS和PFOA的浓度情况,东京都环境公社(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从2010年度到2013年度在全都范围内(不包括岛屿)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对三个浓度较高的地点持续进行监测。在2019年度,国家和东京都政府在全都范围内对19个PFOS和PFOA浓度超过70ng/L的地点中可取样的16个地点进行了调查。2020年度,调查了31个浓度超过40ng/L地点中的24个。从2021年度起,东京都将PFOS和PFOA纳入《水质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的地下水测量计划,进行常规调查(每年62个地点)(图7)以及持续监测调查(针对前一年浓度超出指导值(暂定)地点)。
图7 东京都PFOS和PFOA常规调查地点
2021年度以来的调查结果可在“东京的地下水质调查结果”中查阅。经过调查发现,东京都内所有自治体中约三分之一的21个自治体检测出超过国家暂定目标值的PFOS和PFOA合计浓度。调查显示,有17个自治体检测出超过目标值的浓度,2024年新增了足立区、台东区、八王子市和小平市四个自治体(图8)。
图8 东京都PFAS检测浓度新近超过暂定目标值地区
对于此次东京都的调查结果,长期研究PFAS的京都大学大学院的原田浩二副教授指出:“我们发现东京都内可能存在多个污染源。由于PFOS和PFOA曾被广泛用于泡沫消防剂、半导体制造和氟树脂生产等领域,因此可能在这些使用地点发生了某种泄漏。”他进一步建议:“应该调查地下水中检测出高浓度PFAS的区域周围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并将调查范围扩展到这些区域的周边。此外,不仅要进行地下水调查,还需与周边企业合作,确认PFAS等物质的使用历史。各自治体应紧密合作,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 同时,原田浩二副教授还强调,东京都内的自来水中未检测出高浓度的PFAS,但使用井水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并希望自治体能加强宣传。此外,针对PFOS和PFOA的相关物质——全氟己烷磺酸(PFHxS),国家在2021年3月将其纳入需调查项目。自2021年度起,东京都在PFOS和PFOA的常规调查地点和持续监测调查地点中,作为参考进行了相关测定。为减少东京都内新的PFOS排放风险,东京都将启动全国首个项目,推动更换含有PFOS的消防药剂。该项目面向在东京都内设有停车场的企业等对象,在更换含有PFOS的泡沫消防药剂时,补贴新消防药剂的购置费用及旧药剂的处理费用。
2023年10月,冈山县吉备中央町的自来水中检测出超过国家暂定目标值28倍的PFAS浓度,引发了公众对PFAS这类有害物质的担忧。然而,由于PFAS的水质检测是由各自治体自主决定,许多地区的检测情况尚不明朗,尚未掌握全国范围内的PFAS检测情况。在公众对PFAS检测的担忧声中,国家决定将自来水及简易水道纳入检测范围,并要求管理这些水源的自治体和水务公司提供从2020年度到今年度的水质检测情况。若有检测,应报告检测到的最大浓度;若未进行检测,则需说明原因及未来的检测计划。此外,国家还要求那些从未进行过自来水PFAS检测的水务公司在今年9月30日前至少进行一次水质检测,并提交报告。此次调查由环境省和国土交通省联合进行,旨在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PFAS检测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议目前的‘暂定’目标值。
近日,鉴于日本多地水体检出高浓度PFAS,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24年6月25日发布有关PFA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首份评估报告(图9)。就PFAS是否可能导致新生儿低体重、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问题,报告称“无法否认”其相关性,但因目前对PFAS可能造成的健康影响所知尚少,报告认为PFAS致癌“证据有限”。
图9 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首份有关PFA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日本PFAS血检异常事件发展时间线
2023年2月,日本冲绳县一市民团体发布调查结果,显示美军冲绳基地周边约40%的居民血检结果异常。
2023年7月,驻日美军承认横田基地曾发生含有PFAS的灭火剂泄漏。受此影响,东京多摩地区超半数居民血液中这些物质超标。同月,爱知县一地区也发现四成居民血液中有机氟化合物超标,此前该地供水站的地下水曾被检测出含有相关物质。另外,各务原市一处水源三年前就检测出PFAS超标,但市政府未公布,仍向市民供水。
2023年9月,负责调查的市民团体公布结果,显示当地居民血液中两种有害有机氟化物的平均浓度为每毫升13.9纳克,是政府此前在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的2.3倍。
2023年10月,吉备中央町一处自来水厂被曝自2020年以来每年水中PFAS含量大幅超标。一家民间组织随后对周边27名居民进行血液检测,12月公布结果显示全部受检者血液中相关物质均超标。
2023年11月,大阪府摄津市一市民团体组织居民血液检测,发现87名受检者中31人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PFAS。
2024年4月,调查结果显示,东京都21个地区的地下水中PFAS含量超标,约占全部区域的三分之一,可能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威胁。与去年6月相比,新查出4个受污染地区。
参考资料
有機フッ素化合物(PFOS・PFOA)に関する東京都の取組|地下水対策|東京都環境局 (tokyo.lg.jp)
PFAS 東京都 地下水調査の結果判明 暫定目標値を超えて検出の自治体は | NHK
一部が有害指摘の有機フッ素化合物「PFAS」 東京都が地下水調査 21自治体で国の暫定目標値を上回る値が検出 | NHK | 東京都
日本多地爆发有机氟化合物污染,政府启动全国调查,危害如下_腾讯新闻 (qq.com)
接连曝光!多地居民检出异常,日本启动全国调查!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