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之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0824 生命演化;生态修复;

博文

太极图与量子纠缠(2):一个假设

已有 1121 次阅读 2023-8-25 14:57 |个人分类:易学与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统一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阴阳认识论的一般方法

一个假设:从微观量子世界到宏观自然世界,系统都是由阴和阳两部分构成,系统的运转就是阴与阳的作用与转换,其一般形式就是太极图。这种形式的呈现(从观测的角度),取决于观测的时间精度。每个世界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时间(发生一次阴阳转换的最小时间),只有观测精度高于这个特征时间的分辨率,太极图的呈现(对观测者而言)才是可能的。

以量子世界为例。微观量子世界可以简化为一个“正/反态双量子纠缠”系统,当观测精度高于正粒子态(阳)和反粒子态(阴)发生一次转换的最小时间,如纳秒级成像条件下(Danilo Zia et al., 2023),就可以观测到量子纠缠太极图(二维化处理后)。在波函数所描述的量子世界中,粒子正/反态都是概率化的存在(在一个物理空间内,概率的发生依赖于时间)。二维化的太极图就是消除某个维度后(决定概率的时间维度?),叠加观测者效应和超距作用下,正粒子态粒子和反粒子态粒子的概率云展开?波函数对量子世界的概率化描述,很大可能就是建立在我们的观测精度过低的基础上(或者是一种降维处理的结果)。客观世界如果可以用概率去描述,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世界的时间是不存在的,这是阴与阳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点上共存的唯一条件。

如此,是否可以假设两个粒子建立纠缠的前提,就是两个粒子构成了一个太极图系统(更大时间尺度上),同时每个粒子也是一个太极图系统(更小时间尺度上)。双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阴/阳共存的一种条件和方式?至少从观测的角度来看。

拓展开来,统一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阴阳认识论的一般方法,就是以太极图的呈现为衡量,找到各自世界的特征时间。从太极图的起源看,在非外物(技术)依赖情况下,人类所能感知的自然界时空尺度及其阴阳转换周期,可作为一个参照系,向下可推演到量子纠缠,向上可推演到宇宙运转。

关于上述的思考,都是基于太极所包含的一般内涵,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联想。反之,如果没有太极图作引导,上述的思考也无从谈起。这就是所谓科学与“玄学”的相互印证。

随想而发,仅供参考。

杨新国

2023/08/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1426-1400293.html

上一篇:太极图与量子纠缠(1):从微观到宏观,自然界存在一条普遍的运行法则
下一篇:论文交流:广义生态代谢理论模型(GMTE)
收藏 IP: 111.49.175.*|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