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东北农业大学: 基于DIA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与PRM验证揭示ER相关蛋白加工参与Ogura CMS结球甘蓝的花粉败育

已有 1650 次阅读 2024-3-22 14:56 |个人分类: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近日,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甘蓝遗传育种团队题为DIA-based proteome profiling with PRM verification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ER-associated protein processing in pollen abortion in Ogura CMS cabbage(基于DIA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与PRM验证揭示ER相关蛋白加工参与Ogura CMS结球甘蓝的花粉败育)”的研究论文。

1.png

研究背景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是植物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花药通常产生不育花粉,并在150多种高等植物中被报道。核质基因互作导致的CMS通常遵循母系遗传,同时也成为杂交育种的有力工具。迄今为止,在高等植物中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的CMS系统。在所有类型的CMS中,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因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和种间转移效率,在十字花科作物中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十年来,基因组测序和转录分析表明,线粒体基因orf138与十字花科作物的Ogura CMS密切相关。然而,人们对Ogura CMS十字花科作物花粉败育在转录后水平的发生机理仍知之甚少。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基于数据独立采集(DIA)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和基于平行反应监测(PRM)的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Ogura CMS结球甘蓝自交系RM及其保持系RF在花芽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二者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试图进一步了解十字花科作物Ogura CMS发生的分子机理。

研究结果

(1)本研究共鉴定出包含61464个肽段的9162个蛋白。蛋白质表达分析表明,不育系RM的蛋白质组波动明显弱于保持系RF(图2)。

2.jpg

图2 RM和RF花芽的时序蛋白质组分析(2)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不育系RM与保持系RF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于内质网(ER)相关蛋白加工途径(图3)。

3.jpg

(3)内质网(ER)相关蛋白加工可能通过抑制关键因子的表达进而参与Ogura CMS结球甘蓝的花粉败育(图4)。

4.jpg

图4 RM和RF花芽之间参与内质网蛋白加工的差异表达蛋白

意义和创新性

本研究揭示了十字花科作物Ogura CMS与ER相关的蛋白加工途径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加深了对十字花科作物中Ogura CMS分子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Ogura CMS在十字花科作物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作者及团队介绍

青年教师王沛文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晓煊副教授为该文的通信作者。园艺作物生物技术团队参与了本研究。

基金介绍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68014124000293

期刊简介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是由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刊载关于园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生理生化、基因组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采后处理与利用等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综述等。HPJ已被SCIE、Scopus、BA & BP、DOAJ、CAB Abstracts、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CNKI、CSCD、CSTPCD等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论文在SD网络出版平台实现全文开放获取和在线预出版。2022年最新影响因子5.7,园艺学科Q1区,植物学科Q1区。2023年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升级版):在农林科学类位于1区,植物科学类位于1区,园艺学类位于2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26397.html

上一篇:mLife | 铜绿假单胞菌协调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交替合成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极端制造 | 二维多功能器件:从材料制备到器件制造和神经形态应用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