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江苏大学 刘国海教授、陈前教授团队:新型非对称模块化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振噪优化丨CJEE文章推荐

已有 1213 次阅读 2023-9-6 11: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1.png

本篇文章为江苏大学刘国海教授、陈前教授团队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23年第2期的原创性文章,题为《Vibration and Noise Optimization of New Asymmetric Modular PMaSynRM》。对本文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阅读。

12.png


论文亮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对称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PMaSynRM)的优化结构,以降低其振动和噪声。由于磁障结构不规则,对于非对称转子的优化,若进行解析分析,建模复杂且准确性不高。而进行电机的瞬态场有限元分析时,耗时较长且优化效率低下。本文将瞬态场分析转化为静磁场分析,在不影响准确度的情况下实现电机优化的快速分析。不对称结构电机振噪优化应更加注意不平衡磁力(UMF),本文建立了UMF与转子相对磁导之间的关系,并以转子相对磁导为优化目标进行转子结构优化。通过减小相应转子相对磁导的幅值来削弱UMF,从而减小电机的振动噪声。


研究背景

为了给乘客更好的乘车体验,对电动汽车所用电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安全可靠、高效外,低振动噪声也是消费者选择时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动汽车的电机噪声主要是高频噪声,长时间处于该环境让人心烦意乱,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而且会严重影响驾驶人的安全行驶。因此,衍生出了对电驱动系统振动噪声的研究。关于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电机振噪分析涉及电磁、结构、声场等多个分析步骤,从而会导致计算误差逐步累积。除此之外,电机结构模态分析及振噪分析涉及部分简化,因此较难获取精确的振噪分析结果,本研究一直是电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目前,关于电机振噪的研究集中于对称结构电机,关于不对称结构电机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Unbalanced Magnetic Force,简称UMF)的相关研究较少,所以进行不对称PMaSynRM振噪特性分析及振噪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

模态试验:采用锤击法对处于自由状态下的电机进行模态试验。在壳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选定12个点,沿壳体的轴向均匀选定3圈,共36个激励点。采用单点响应、多点激励的方法完成实验。通过模态参数识别,得到固有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

电机性能试验:主要设备为信号采集仪、加速度传感器、声压传感器、示波器、dSPACE 1005控制器、计算机等。为了测量方便且能准确获得电机的振动加速度,将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机壳中心位置,且保证相切于机壳表面,粘贴牢固,以防实验过程脱落,损坏加速度传感器。如果声压传感器距离声源过近,声波的反射会使测量结果存在叠加误差;反之,距离过远则声压传感器无法有效地获取信号。考虑到这些影响,选择声压传感器放置在样机正上方约400 mm处。需要注意的是,导线晃动会影响传感器的信号接收,因此整个布置务必保证导线位置固定。示波器主要用于测量电压及电流。dSPACE 1005控制器用于控制样机的带载运行。信号采集仪采集振动加速度和声压的时域信号。计算机负责整个具体信号采集过程。

13.png14.png


试验结果

通过比较原电机和优化后的电机在900 r/min和2.1 Nm时的振动加速度频谱图。得出两个电机的加速度峰值点基本是一致的。优化后电机的加速度幅值有明显的减小趋势,最大值从0.57 m/s2减小到0.35 m/s2,减小了38.6%。并且,整体来看,其他较大振动点幅值也被减小。因此,优化后的电机模型达到了预期优化目标。噪声峰值与加速度峰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于两个电机,声功率级的幅值在fr、37fr和119fr处较大。因为在这些频率下的加速度相对较大,所以它们也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噪声。优化前后的电机声功率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优化后的电机声功率级幅值整体较小。总体来看,声功率级的均方根值从32 dB减小到25 dB,噪声水平大大降低。


研究结论

半解析法推导得出不对称模块化PMaSynRM径向压力的分布特点及其谐波来源,经有限元法得到的频率和阶次与半解析分析结果一致,两种方法相互验证。采用锤击法完成模态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准确性。通过振噪有限元分析得出,该不对称PMaSynRM的振噪与1阶径向压力密切相关,1阶径向压力加剧了电机的振动。径向压力由两种不同气隙磁密的相互作用产生,而转子磁导对气隙磁密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降低转子磁导谐波的幅值来降低相应的径向压力。基于转子相对磁导分析,建立分析函数,从而得出磁障的最佳张角,提出了转子优化模型。对比优化前后的振动噪声结果,电机的加速度和声功率级显著降低。其中,最大加速度从0.57 m/s2降至0.35 m/s2,下降了38.6%。声功率级的均方根值从32 dB降至25 dB,下降了21.9%。优化后电机的振动和噪声性能得以大大提高。


前景与应用

本文针对一台新型不对称模块化PMaSynRM,对其从径向压力,结构模态、振噪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类型电机的振噪特点。基于模块化分析,提出了定子优化模型。根据转子相对磁导,经参数化分析,提出了转子优化模型,从而确定最优电机模型。通过优化前后电机性能对比,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该论文为该类型电机的振噪优化提供了方向,有助于低振动噪声电机的设计。


团队介绍

15.png


刘国海,扬州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IEEE高级会员。1985年获原江苏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学士学位;1988年和2002年分别获东南大学电机与电器硕士学位、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2003-200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气电子系作高级访问学者。历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现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机械工业新能源车辆电机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电动车辆高性能电机驱动系统”带头人。


16.png

陈前,198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系副主任,IEEE Senior Member。2009年获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15年获江苏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20~2021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访学。2018年晋升为副教授,2020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2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一直从事电动汽车、机器人、潮流能发电用高可靠永磁电机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微信公众号投稿、转载请联系:

电话:010-88379848

邮箱:cjee@cjeecmp.com

网址:www.cjeecmp.cn

2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01667.html

上一篇:CJEE最受关注论文推荐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王秋良院士、刘建华研究员团队:磁驱动系统和磁性机器人应用于消化道诊疗的研
下一篇:mLife专题分享 | 微生物遗传研究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