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铁路勘测生活:为川汉铁路建设做贡献

已有 1348 次阅读 2023-2-20 09:25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铁路勘测生活:为川汉铁路建设做贡献

信息来源:2017.07.13 人民铁道报 卓宝熙

image.png

1985年秋,卓宝煕(中)和同事从溶洞里出来。卓宝熙 提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能体现这句话的莫过于川汉铁路的修建经历。川汉铁路从最初勘测到建成通车,历经100多年,可以说是我国修建时间最长的一条铁路。


川汉铁路是清朝末年计划建设的一条铁路线,原计划从成都起,经重庆、忠州(忠县)、夔州(奉节)、归州(秭归)、宜昌、皂市、应城至汉口,全长2000公里。


川汉铁路自晚清时提出修建,到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20个线路方案,现在建成通车的宜万铁路,算起来应是第21个方案了。该铁路线最先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部建成,只建成了西段的成渝铁路。


20世纪70年代初,我所在的铁道部专业设计院(现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也曾配合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开展川汉铁路遥感地质调查。虽然这条川汉铁路没有修成,但我们的工作并没白做。后来修的渝怀铁路,其中重庆到秀山段就是我们曾经勘测过的地段,包括园梁山隧道,估计隧道建设者也会参考我们勘测留下的资料。


下面谈谈我们参加的经过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的川汉线勘测情况。


这条铁路线经过地区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岩溶,或者说对铁路线威胁最大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岩溶。以前,人们把岩溶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我们工作的地区岩溶发育特别强烈,尤其是酉水流域,发育最为强烈,沿河两岸的石灰岩体中频频出现溶洞,我们调查溶洞时,当地老乡指着山体对我们说,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是山洞洞多得很,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觉得说得十分形象。


这里的许多地名也和岩溶地貌有关,比如响水洞、一两丝、大洼坑等。响水洞是因为溶洞内有流水响声;一两丝是指有一个落水洞洞底深不可测,老乡说有一两丝那么深;大洼地实际就是一个底部有土的大漏斗。


岩溶地貌中以溶洞对铁路建设影响最大,特别是对隧道和桥梁基础的威胁最大。线路通过溶洞时,我们必须把溶洞的规模大小、形状、溶洞水、充填物情况等一一查明,提供给选线人员和设计人员。对隧道有威胁的溶洞只要可以进去,我们都要进去调查。个别对隧道威胁较大的大溶洞,我们又无法进去调查的,就要依靠物探和钻探查明情况。


有一次,我们要查明一个溶洞,这个溶洞根据地表调查以及访问老乡,初步认为是一个较大的溶洞,但洞口呈井状,而且较小,只有一米见方。老乡告诉我们,以前有人进去过,说洞大得很,洞内有流水,但是那个进去过的人早已去世了。  


我们决定对该溶洞进行深入调查。我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带了铁锹、软梯、绳子、手电筒、罗盘、手锤、望远镜、照相机等用具。我们六人乘一辆卡车到了洞口附近,又走一小段路到了洞口。我们三人进入洞内,三人留在洞口。我参加了洞内的探测。  


我们三人沿着软梯往下爬,下到大约10米的地方是溶洞的一个大厅,我们听到岩溶水流动的声音。我们把手电筒打开,看到一个巨大的溶洞空间,就在这一瞬间,许多蝙蝠翩翩起飞,把我们吓了一跳。它们在洞内自由飞翔,有时就在我们身边穿梭而过。等我们定下神后,开始往洞内深处走,洞内一片漆黑,只听到泉水叮咚响。我们把三个手电筒全部打开,环视洞内,只见各种乳白色、灰色的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由于地面崎岖不平,我们边照手电筒边往前走,摔倒了好几次。当我们走到最低处时,见到一股不大的水流,水质清澈透明,冰凉得很,我们把水壶中剩余的开水倒掉,灌了满满的一壶水。虽然水比较凉,但洞内的气温还是比地面温度要高一些。  


我们大致测量了溶洞的体积、平面尺寸、高度、溶洞出水量,然后继续往流水方向走,发现相邻还有一个溶洞,两个溶洞之间由一个通道连通,但不知这个通道有多长。通道宽约10余米,但高度只有1米左右,人是走不过去的。为了探明相邻溶洞的情况,我们决定匍匐前进,在地面上爬行,除手电筒外,其他东西都不带,轻装前进。  


爬行中,我们很紧张,不知要爬多远才能到邻洞。爬到10米左右,我们感到胸憋、呼吸困难,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前面有一缕光线投射过来。我们高兴极了,继续鼓足勇气,慢慢往前爬,终于到达了邻洞。我们首先是到水流处,用两手捧着泉水,痛痛快快地喝个够,然后估计一下溶洞的体积及尺寸,记录下来,就开始往回爬……  


在洞内呆了约4个小时,我们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在洞口的同志们心情比我们还要紧张,因为我们进洞后就失去联系,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是否遇险,洞外的同志一无所知。当我们到达洞口竖井底部时,马上把手电筒往上照,同时晃动软梯并大声喊叫:“我们回来了。”这时,洞口的同志也喊叫:“知道了,太高兴了,祝你们安全回来。” 


上来后,洞口同志马上给我们带上眼罩和墨镜,因为从漆黑的溶洞内一下子见到强光,眼睛会受不了。  


洞口的同志问我们,溶洞内很美吧?我们说是一片漆黑,没有路,有蝙蝠和蛇等动物,阴森森的,和我们开发后的溶洞旅游点完全是两码事。旅游点的溶洞在霓虹灯照射下,金碧辉煌,美极了,我们调查的溶洞则漆黑阴森,但是本真的、原生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140-1377062.html

上一篇:铁路勘测生活:难忘那些岁月
下一篇:铁路勘测生活:投身戈壁滩铁路建设
收藏 IP: 223.72.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