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铁路勘测生活:南昆铁路地质调查回忆

已有 1422 次阅读 2023-2-20 08:57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南昆铁路地质调查回忆  2018.09.27人民铁道报

1991年至1992年,我们先后4次到南昆铁路进行遥感地质调查。


南昆铁路勘测地区山高水深,我们每天出外业都面临严峻的考验,经常跋山涉水,在坑坑洼洼的岩溶地面上走动,体力消耗巨大,每次外业回来,都筋疲力尽。


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多为岩溶地貌,地表光秃秃的,露出的石灰岩表面粗糙,有的成尖棱状,有的似刀片,走起路来很困难,鞋底还很容易磨损,一双球鞋穿不了多久就开裂了。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叫松林的小村庄住了几天,寄住在布依族的一个姓王的老乡家中。他们的穿着和汉族一样,讲一口流利的贵州普通话。当家人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叫王朝阳,共产党员,思想进步,精明能干。


王家家境还不错,但家里有六七口人,住房并不宽裕。我们住在阁楼上,上下阁楼要爬木梯子。阁楼地板是木板条拼成的,有许多缝隙,走动时咯吱咯吱地响。阁楼下面是厨房,烧的是柴火,每当做饭时,阁楼油烟弥漫呛人,好在我们回来时,他们饭已做完。阁楼被熏得黑黑的,屋顶经常掉碎块。阁楼地板上铺一层干稻草,就是我们的床铺,再铺上褥子,就可以御寒了。


我们不但住在他们家,吃也在他们家,真正和老乡打成了一片。他们的主食是米饭和粥,还不错,菜都是咸菜、蔬菜,这在当地已属不易。他们不会做馒头,我们中午在外业是带挂面的,在老乡家里加工,给些加工费,顺便还灌些开水。


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后,和他们一起围着火炉,边取暖,边聊天,相处得十分融洽。布依族老乡习惯在火盆上吊着火罐子烧开水,边聊天,边取暖,还边喝热乎乎的茶水。


有一次,我们到清水河对岸工作,要走很长的路,当地一名党员民兵给我们带路。回来时摸夜路走了3个多小时,还好带了手电筒,到晚上10点才到家。


清水河是北盘江的一条支流,河床并不宽,但水流湍急,两岸陡壁达100多米。特别是东岸陡壁,几乎是直立的,当年掘出几百个台阶实在是不容易。我们从岸上走到河床边,花了30多分钟,按理十几分钟即可。我们之所以走了30多分钟,是因为在岸壁上发现了为纪念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而雕刻的一首诗,我们为了一睹此诗,耽误了一些时间。


陡壁上雕刻的诗,字迹不清晰,本想用相机拍照留影,但由于视角关系,照片上的字迹看不清,只得目视记录下来。所幸的是,我所记录的怀念诗至今仍保留着。带路民兵告诉我们,听长辈说,这是该村小学校长怀念红军长征写的诗,是新中国成立后雕刻在岩壁上的,具体时间他也不知道。 


 到了河边后,过河又是一场惊险。因是冬天,枯水季节,河面水宽不过数米,水深没膝,却是急流。在河的最窄处搭上树干,可手扶过河。  带路的民兵很轻松就过了河,我们两人不敢过,我想试试,但看到“桥”下湍急的流水,脚却迈不动了,直发颤。看到我的样子,带路的民兵给我鼓劲,让我横过身,手抓着上面的树干,慢慢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动,而不是迈步。终于,我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过了河。


  在松林村的日子里,住的虽然是被烟熏的阁楼,但那却是南昆铁路勘测中居住条件最好的一次。  第二年隆冬,我们又到南昆线现场。这次任务是勘测一个长隧道,该隧道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岩溶发育,每天出工都在地面崎岖的岩溶上走,不知磨坏了多少双球鞋。  我们在隧道出口端附近的小溪边发现一间破茅草房。这茅草房是谁的、干啥用的都不清楚。附近有稻田和菜地,我们推测可能是种地人住的房子,他们可能从春耕到秋收之间住在这里,冬天就撤走。不管是谁的,也不管干啥用的,我们就临时用了,如有人来交涉再说。  破茅草房位于小溪边,用水倒很方便。但房子可不怎么样,地板是架空的,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离地面约50公分,地板之间的缝隙很大,通过它可看到下面的地面。房屋四周用木板围成,四面透风,屋顶是茅草铺就。


  我们十几个人的铺位,脚对脚,肩并肩,分成两排,挤得很,不过总算住下了。云贵高原的冬天,特别是山区,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内,寒气逼人。由于白天跋山涉水,身体疲乏,我们入睡很快,上半夜睡得很香,但到了凌晨,往往被冻醒,尽管我们的被褥很厚。  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被冻醒了,起来后,穿完衣服,拿着洗脸用品到小溪边,刷牙、洗脸。溪水冰凉刺骨,但我们习惯了,也不以为然了。  晚上回来后稍为轻松些,吃完晚饭,刷牙洗脸,还可用热水烫烫脚。屋内没桌椅板凳,除铺垫儿外,站的地方都没有,没电灯,只能点蜡烛。蜡烛吹灭后,我们就开始聊天,有的人很快就入睡了,有的还在聊,谁也不知道最后聊的人是谁,也不知聊的是什么内容。等大家都睡了,耗子开始登上舞台了,它们大闹天宫,肆无忌惮、横冲直撞、为所欲为,我们时不时听到吱吱叫……  我们整整住了一个月,才完成艰巨的隧道勘测任务。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曾经相处的茅草房,是它为我们完成隧道勘测任务提供了住宿条件,我们永远怀念它,永远不会忘记它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7140-1377051.html

上一篇:铁路勘测生活:难忘闽西老区铁路情
下一篇:铁路勘测生活:难忘的冬布里
收藏 IP: 223.72.80.*|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