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那些岁月
他从事遥感地质工作达半个多世纪,
其中勘测工作达30余年,
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到过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茫茫无边的林海雪原、
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千奇百怪的岩溶地貌、
气候湿热的东南丘陵等地区
……
这是《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一书作者的真实经历,为其写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最终呈现了让读者耳目一新的内容。
6月23日下午,《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一书在三坊七巷安民巷福州文艺之家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文化界专家卢美松、王立根、陈章汉、王炳根、杨际岚等名家,以及地质勘测界专家、福州三中师生等各界人士近50人。
此前,年过八旬的作者卓宝熙先生专程从北京回榕,向母校福州三中赠送了该书,并在母校举行了新书分享会,为同学们做了一场报告。
23日的首发式暨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具有特别的社会现实意义。它集趣味性、知识性、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寓教育于文学之中,不仅适合有类似时代经历的老年知识分子,也适合中年和青少年阅读,有助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心。
该书作者卓宝熙是我国遥感工程地质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享有颇高的专业声誉。卓先生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业绩突出,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及学术职务,如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北京科技之星”等称号;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顾问”、“中铁总公司特级顾问”、“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等;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卓宝熙不仅在遥感工程地质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晚年还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已撰写出版了42万字的《三坊七巷风云》长篇历史小说,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科普等作品。
最近,他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新作《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该书包括“平淡的一生”和“勘测生活回忆”两部分,还附有不少珍贵照片,特别是勘测工作的照片。
这部自传体纪实文学,反映的主要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勘测生活情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写那个年代勘测队工作生活的人并不多,主要是有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多,而有这样经历并且仍健在的人就更少了。即便是健在,又有精力把这些经历写出来的人,那就少之又少了,使得本书尤为珍贵。
该书内容都是作者亲历的,他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写出了当年勘测生活的真实情景,内容感人又不失情趣,许多内容鲜为人知。实践出真知,奋斗创业绩。作者把枯燥的勘测队生活,描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彰显了作者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作者在耄耋之年,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难忘那些岁月》一书,实属不易。文学和科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能跨界并取得骄人成绩,应该说并不多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值得钦佩。
卓宝熙先生其人其书如何?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同为三中人,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耕读书院名誉院长、福州三中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福州三中德育处主任陈原以及学生代表在座谈会现场,就此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卓宝熙校友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最终考上同济大学,在天地之间勘测,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不息,是三中“励志·笃学·力行”校训的写照和践行者,也是三中师生的骄傲和楷模。
卓宝熙先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符合新时代青少年品质的培养要求。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抗压力、换位思考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以及个人在时代中的定位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文字朴实无华却不无精彩,我一翻开就立即被书中生动有趣的记述所吸引。大西北戈壁滩别样的风光、小兴安岭风雨的洗礼无一不为此书增添了风采,同时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工作者的非凡付出和卓越奉献,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卓宝熙,1934年出生于福州闽侯。福州三中杰出校友,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建筑专业毕业,从事遥感地质和铁路勘测工作达半个多世纪。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历任铁道专业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处总工程师,铁道部航遥中心主任、院副总工程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等职。
先后主持参加了兰新线、成昆线、青藏线等30余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编著《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工程地质遥感图像典型图谱》《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等书,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事业上成果卓著,屡获国际、国家级殊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字:罗菊熙
图片:福建省耕读书院
本文转自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官方微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