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huang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chuangw

博文

奥尔多·利奥波德论狩猎的伦理

已有 3434 次阅读 2022-12-4 20:52 |个人分类:生态哲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有言:“道可道,非常道。”

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伦理观念不是恒常不变的。

在原始蒙昧社会,狩猎采集是人类生存必备技能。然而现代都市社会禁止非法狩猎,捕杀野生动物成为一种必然的禁令。可以说,狩猎作为一种技能没有发生改变。但人们对狩猎行为的观念却悄然发生着改变。

其实,伦理观念之所以呈现着变动不拘,是因为社会生活是因势而动的。

为什么我们的伦理学是不断变化的?这似乎是理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其实这亦是一个现实生活实践问题。利奥波德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他从个人社会生活实践体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关于狩猎观念的变化。

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只要留意着就能观察到大雁的秋去春回,伴随着季节律动的南北迁徙。一曲独特悠扬的雁曲不仅体现着自然节律变化和自然运行规律,更表侯着一种自然的乐章。

可以说,利奥波德对大雁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沙乡年鉴》中有“大雁归来”名篇,在《环河》中又有“雁曲”一篇。在《雁曲》这篇自然散文中,利奥波德深邃地分析人们狩猎观念变迁,洞见性地提出“运动精神的伦理学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是不断发生改变的。

在人类生活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同程度是依靠着狩猎技能而生存下来的。在洪荒文明时代,狩猎采集是人类必备技能,正是在狩猎中人类摆脱了自然本能式生活,学会了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凭借在实践中习得智慧,成长为能够追寻意义的智人。正所谓人们在自然中采集狩猎,获得生存需要基本物质资料。

微信图片_20221202221347.png


那么,现代社会为什么不让非法狩猎?在利奥波德看来,具有以下原因:

其一,野生动物生存危境使得狩猎成为必然的禁忌。

现代文明突出之疾就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竭泽而渔、唯利短视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产活动范围扩大的同时,却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锐减和破坏,带来的是最后一头独角犀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即将消失,云南西双版纳蓝孔雀生存繁衍岌岌可危,乃至中华白鳍豚已经成为功能性灭绝的物种。利奥波德说,“文明社会中所有的户外团体做任何事都不能挽回这个损失。”

利奥波德被誉为“现代生态保护运动的先驱”。他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刚刚兴起,生态保护理念刚刚破土萌芽。正是野生动物生存危机,产生了对野生动物贸易及其管理中的动物保护,人们对于打猎和捕鱼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着。这种改变是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观念的产生而发生着。

其二,对非法狩猎的禁令是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觉解。

不同于人类先民为生存发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物品的捕猎采集,现代社会狩猎逐渐成了一项娱乐消遣的游戏。

某种意义上说,狩猎如同在美景中寻找快乐,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在生存意义上,捕猎是人的生存特性,是必备的技能。然而,现代都市人已将狩猎本领遗忘。因为,现代都市人不再需要进行亲自狩猎也能生活。都市人走出了荒野自然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策略,精细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使得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故而,一些人认为都市人过着的是离自然的生活。其实,都市人从来没有远离过自然。人们的吃穿用度来自大自然,呼吸的空气,享受的阳光没有半点逃离自然。

只能说,现代都市文明改变着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必然要求改变着狩猎的观念——仅仅只是为了消遣娱乐。的确在原始游牧时代,好的猎手是英雄的象征,而在都市文明社会,非法狩猎则是对自然的恶。

微信图片_20221204204450.jpg

利奥波德在《雁曲》中用非常形象的例子给予说明这种改变的动因。他看到在美国社会高尔夫这项运动经历了从富人的专享到被普通人也喜爱的过程。可以说,高尔夫这项运动本身没有改变,然而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认知却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对其具有的放松身心价值的不断接受,改变着普通人对其的认知,使得高尔夫运动也成为普通民众的大众喜好。

就像高尔夫运动的变迁一样,狩猎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现代社会急需规范狩猎行为,在野生动物生存危境的境况下,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请放下猎枪。

其三,人类的繁盛不能没有自然,保护自然亦是人类的职责。

为什么在原始荒野时代人人都争当狩猎高手?为什么现代社会要禁止非法野外狩猎?为什么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对于这些问题,利奥波德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能够离开雁曲而生存,我们也能够离开星星或者黄昏或者《伊利亚特》而生存。但问题是,离开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们都会成为蠢货。”在利奥波德看来,如果野生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那么就是人类对自身存在最失败的证明。

利奥波德说:“如果山林里不再有鹿,灌木丛中也不再有鹌鹑,他们准备用这些东西做些什么呢?草原上不再有沙锥鸟的啸声,当夜幕降临时沼泽里,不再有绿眉鸭的啼声和水鸭的喋喋不休;当启明星在东方变得暗淡时,不再有鸟儿振翅的呼啸声!当黎明的风旋转着穿过古老的三角叶杨,一束灰色的光穿过古老的河流从山上洒下来,河流缓缓的流进它宽阔的棕色沙洲——如果不再有雁曲,那将会是如何呢?”

也就是说,自然万物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它不仅仅具有着资源意义上价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人处理好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这本身亦是对人自身存在的最好的证明。

其实,对于为什么要禁止非法狩猎的追问,我们看似在追问为什么野生动物处于生存危境的状态?为什么要对野生动物实施保护?亦或者,诘问保护野生动物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福祉还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体现着的人的福祉?其追问的实质是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请做出改变,放下手中的猎枪,为了让我们永远能听到悠扬的雁曲。

微信图片_20221202221017.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0942-1366523.html

上一篇:奥尔多·利奥波德论乡村的富饶
下一篇:疫情是否能够叫醒"酣睡人"?——从《寂静的春天》到《另一个寂静的春天》
收藏 IP: 118.8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