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下中国社会,逃离乡村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也清晰地记得自己年少懵懂时立志出乡关。虽然说故土难离,然而人们为何如此抉择,恐怕也是只为摆脱贫困。因为人们认为,乡村是“贫瘠”的代名词。新时代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差依然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那么,乡村真的是贫瘠的吗?在生态哲学家眼中又可以如何看待乡村呢?读利奥波德的自然散文《乡村》,让我们重新走进乡村,重新认识土地,以及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大战略实现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启示。
利奥波德对乡村的认识不同于他生活时代的同代人,亦不同于当下的许多人。
说土地是贫瘠的,是因为乡村的土地蕴含的经济价值创造是有限的。一亩地一年产出的玉米是有限的,能获得的财富增值是有限的。与外出打工人相比较,种地就意味着赔钱,务农伤害着农人。所以利奥波德说,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土地是这样一个地方他承载着谷物、沟渠和债权。”土地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贫瘠之地。
然而,利奥波德又主张,只有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土地是不够的。他说,“贫瘠的土地可能是富饶的乡村”。一湾浅浅的海滩不能产出有经济价值的财富,可能是贫瘠的。但其吹拂的海风、美丽的沙滩、多姿的海浪以及美轮美奂的日出日落等优美风景却能给人们提供审美和愉悦的心灵体验,这个意义上远离城市的乡村又是富饶的。
说到自然审美,都市人往往钟情于奔赴有诗和远方的名山大川,欣赏壮美的山河风光,这些自然之美固然让人心旷神怡。然而,乡村之美的发现需要走进土地,秋天山乡熟透的山胡桃是动物们收获的乐园;沿海红树林潮水退却的滩涂是螃蟹弹涂鱼的舞池。因为那里潜藏着生态系统运行奥秘,是生命律动的富饶之地。
所以说,自然之美有两种:一种是寄情自然山水,体会雄壮巍峨山峰亦或柔情婀娜的溪流,令人流连忘返。另一种是走进自然乡野,发现隐藏在土地之中生命律动,体味生命支撑之美。所以利奥波德说,山胡桃树不仅仅是山胡桃树,“还有更加深入的生物活动的完整链条,或是一只年幼的棕色松鼠,远处发出大声叫嚣的横斑林鹄。”
其实,乡村的富饶是需要发现者别样的视角去体味的。利奥波德用这样形象类比来说明,“在乡村中,就像在人群里平凡的外表常常隐藏了隐蔽的财富,感知那些需要和他们更多的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走进乡村,具有了发现自然的眼光,才能从自然的视角发现乡村的富饶。
之所以说土地是贫瘠的,是错误地把经济上的财富当做富饶。让我们从生态学的意义上发现乡村,潮湿的玉米地里充满着生命生长的奥秘;掠空而过的迁徙雁群表征着律变的季节症侯;即使杂草丛中成熟的蓝莓,也意味着松鸦喋喋不休的饕餮大餐。
毋宁说,从经济价值的追求来说,也许乡村土地是贫瘠的。然而从对于自然生态尤其是生命群落来说,乡村是富饶之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