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ao6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hao612

博文

考题中的万千气象——中考语文科普类阅读分析之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已有 2857 次阅读 2023-6-14 09:41 |个人分类:考题中的万千气象|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上次跟大家解读了考题《物候的南北差异》,无独有偶,去年山东另一个地市(泰安)在中考题中也考了竺老的一篇关于物候的文章。原题如下: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三自然段各句的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④②⑤⑥①③      B.②⑥⑤①③④      C.④⑥⑤①②③      D.②⑤⑥①③④

2.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主要说明春夏的物候,又介绍了秋冬的现象,使用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B.选文说明的四个因素对物候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使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C.选文先说明华北地区的物候,又介绍了华南丘陵的现象,使用了由北到南的空间顺序。

D.选文先说明了国内的物候现象,最后又介绍了国外的现象,使用了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

3.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B.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

C.作比较            举例子              引用

D.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4.下列诗句内容没有体现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本文节选自竺老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共同编写的《物候学》一书即将出版,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此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小品文。

这篇说明文阅读比东营的那篇要简单一些。一是,该文篇幅比较短;二是,题目是选择题;三是,该文流传甚广,入选了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这些因素都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第一题

第一题是排序题。排序段的前一段主要讲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排序段是几个例子。我们分句来看,①讲的是济南与烟台苹果花期的不同。由地理知识可以知道,济南与烟台的纬度相差并不大,更多的是海陆的差异。也就是说,该句跟前一段是不衔接的。②是海陆气温差异的综述性句子。③是某地与烟台关于春天来得早晚的对比。④是讲经度的差异。该句跟纬度差异在逻辑上并列的。⑤是一个结论,沿海比内陆的春天晚;⑥是大连与北京的对比,纬度更靠南的大连,物候期反而越晚。

读完这6句后,不难发现,本段想说的是经度差异。所以④是必须要排第一的,A和C必选其一。从逻辑上来看,接下来的一句需要展开讲经度差异差在哪些地方?A接的是②,C接的是⑥;⑥现象的发生,确实是因为经度差异,但如果直接接⑥显得有点突兀,而②是经度差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沿海和内陆的气温有差异。显然接②更适合。

如果还对选C抱有幻想,不妨继续往下看。C接下来接的是⑤,⑤讲的是沿海和内陆春天来得早晚,而⑥是花期,两句衔接不上。还有,后面②③是无法衔接的,故而c排除。综上,选A。

第二题

第二题考察说明顺序。时间、空间还是逻辑呢?不难发现,本文探讨的是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首先讲了纬度差异,然后是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很明显的逻辑顺序,B、D取其一。

虽然古今差异举得是国外的例子,但古今差异并非国外特有,了解竺老的同学都知道,他的力作之一便是《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他是主张中国的历史气候有变化的。所以,不存在有内往外的顺序。选B。

我们再来结合一下地理知识看看这4种因素的主次,看看为啥选B。
造成物候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日照。各地的日照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1)地球是个球,阳光无法“雨露均沾”。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这导致了不同纬度的地点,太阳的高度角不同。如下图,是冬至日的日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北回归线的地点,当天太阳的最大高度角为43度左右,再往北,到了北极圈,太阳的高度角就变成了0度,此时这里正在经历着极夜。而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会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影响气温。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时候,是以纬度为依据的。光照和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造成物候差异的原因,纬度是首要的,主要的。

(2)地球上有海洋,也有陆地,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在吸收同样热量的情况下,岩土比海水的温度上涨更快,所以夏日的海边比内陆更凉爽。也就是说,海陆差异会影响气温,进而影响物候。本文将该情况等同于经度差异。我个人认为,经度差异的内涵更丰富,此处用“海陆差异”的表述会更准确。不难发现,相对于纬度而言,海陆的差异并不那么普遍,因此次要一些。

(3)地球不是平的,而是有起伏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海拔也是造成物候差异的因素之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4)气候是变化的。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伴的,物候也在变化。只不过相对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物候变化更加缓慢,不易察觉。

综上,文中对这4种因素确实是按主次来排序的。

image.png

image.png

第三题

本题考的是说明方法。“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仅此一句,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就都全了,所以选D。

第四题

本题考的是诗词中的物候。按照上一篇推文对气候和物候的辨析,物候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按照这个判断来分别看四个选项。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后半句,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体现了枫叶变红与深秋节令之间的关系,算物候。

B.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罗列了若干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夏日景色。体现了植物的与夏日的关系,算物候。

C.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塘像镜子,其中有蓝天,白云。跟生物无关,不算物候。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主要是第一句,杨花落了,杜鹃开始鸣叫,这是暮春之景,有生物,有时令,算物候。

故而,选C。

总体来看,这几道题都比较“温柔”,难度不大,大部分考生应该都能答对。

与竺可桢先生相比,宛敏渭先生的介绍资料少得可怜。实际上宛老也是著作颇丰,在农业气象、物候观测方面建树颇多。为此,我搜集、整理了宛老的相关资料,放在了第二篇推文中。希望能借此文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传承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9196-1391719.html

上一篇:考题中的万千气象——中考语文科普类阅读分析之二物候的南北差异
下一篇:除竺可桢外,物候学界的另一位大佬是?
收藏 IP: 110.249.163.*|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