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日志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一套数据发表3篇SSCI论文的经历。第一次听说“一套数据发表多篇论文”的这个主题是在读博的时候。记得这门面向全院研究生的课程名字是《管理研究方法》,是请国外某大学的某位老师来讲的,因此时间安排在晚上。老师分享了他们团队一套数据发表两篇SSCI论文的经历。记得当时请教了老师关于毕业论文的一个问题,得到了老师的指导(老师不一定还记得,但我这两年收到了老师作为编辑的某SSCI英文期刊的同行评审邀请,已经审理了2篇论文,这是题外话)。由于收集数据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因此收集数据的时候要考虑“一次收集,多次利用”这个问题。我的经历属于事后总结和分享,当时收集数据的时候,没想好要写后面两篇论文。在写第一篇论文的过程中,浏览文献时想到了第二篇论文的思路,第三篇论文是在第二篇论文投稿的过程中逐步想到的。现在总结,是希望能够对科研新手制定数据收集策略时能够有所启发。
首先介绍下这三篇论文:
o Xu, F. & Du, J. T. (2018). Factors influencing user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to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CHB),83, 64-72. [IF: 8.957; SSCI; JCR Q1 top Q journal].
o Xu, F. & Du, J. T. (2019). Examining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er satisfaction with digital librarie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JAL), 45(6). [IF: 1.608; JCR journal quartile Q2; SSCI].
o Xu, F. & Du, J. T. (2021-7-20 ONLINE). Research on the drivers of undergraduates’ intention to use university digital libraries: affinity theory as an additional construct of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Library Hi tech. [IF: 2.357; JCR journal quartile Q2; SSCI].
这项研究是我在访问UNiSA时开展的,研究设计和思路在我访问之前申请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的时候就写好了。到达访问学校后,跟合作导师约了当面的指导与交流,确定了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案。数据收集历时一个月,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我几乎动用了来自不同学科分散在全国各地高校的所有朋友(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没有朋友们的帮助,我就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请他们帮忙邀请该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填写调查问卷。
第一篇论文是我在访问期间花费了2个月完成,然后又花了2个月修改(非常感谢合作导师,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投稿的时候,我通过浏览我们学科一些发表了SSCI论文的同行的官方个人主页,定位了一位同行发表过论文的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心理学领域的期刊(当时影响因子4点多,也是JCR1区,Top期刊,这几年IF涨的很快)。8月份提交到期刊,12月合作导师回国,我邀请她过来做了个讲座。她返回澳大利亚没多久,12月份收到了Major Revision的通知。在她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修改。1月份收到了录用的通知。2月份,春节期间Online,后来编入了2018年的第6期。
第二篇论文,其实在我提交第一篇论文后就开始写了。我在写第一篇论文,检索文献时发现,关于这个研究主题几乎没有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较研究。我在分析数据后,我发现这套数据的样本特征的受教育程度能帮助我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样本分成两个子集。于是,便有了第二篇论文。第二篇论文投第一次,经历一个多月,没有送审就被拒了。第二次投稿才成功。
第三篇论文经历了非常艰辛和曲折的过程。第二篇论文完成后,我就开始写第三篇论文,这次只使用了本科生数据子集。第三篇论文完成时,第二篇论文刚好退稿了,这时候有点气馁。在第二篇论文第二次提交的过程中,2019年7月提交给了一家期刊(这家期刊很少发量化研究的论文,发的论文以访谈研究方法居多,找了5-6位同行评审才有人同意审稿),审稿经历了1年的时间,被拒了。2020年,我和通讯作者联系,开了语音会议,修改了一轮,投给了第二篇论文录用的那家期刊,也被拒了,但同行评审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根据同行评审的建议,修改了一轮,补充了最新的文献,又提交了一家期刊,依然被拒。这时候我有点想放弃了。过了一段时间,2021年3月提交给了最终被录用的这家期刊。6月底收到了小修的通知。7月在南京开会的时候会提交的修改稿,当日就接收了,7月份Online,到现在好像还没编期,这是一本季刊。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内容,总的来说,SSCI论文的审稿周期普遍比较长,正式编入某期的周期也比较长,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支持提前出版,Online的论文评职称和计算绩效是否算,每个学校有差异,供大家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