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介入荧光探针及其经动脉微创递送系统精准可视化临床应用

已有 3097 次阅读 2023-3-9 11:17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转载本文请联系AMR编辑部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科学网博客。


2月16日,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团队的AMR述评文章“Recent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fluorescence imaging: toward the precise visualization of transarterial mini-invasive delivery systems”在线发表。文章从解决临床需求角度出发,总结了基于超稳定均相混合配方技术(SHIFT)制备的介入荧光探针在经动脉微创递送系统中的精准可视化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同时拓展了SHIFT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介入医学;荧光成像;药物递送系统;肝癌;肝切除术


Our green high-performance SHIFT products are concentrated on meeting clinical needs and solving clinical problems, leading to better therapeutic outcomes and survival for patients.

1、文章内容简介

介入荧光成像已逐渐发展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潜力的成像手段。由于介入荧光成像可以清晰地展现边缘及边界的微观结构,此策略有利于介入靶向治疗。与常规的荧光成像相比,介入荧光成像在提高目标位点的荧光强度和降低机体毒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然而,目前介入荧光成像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1)荧光探针清除速度快;(2)长期栓塞后难以保持固有的荧光性能,存在光不稳定性和光漂白性;(3)残留的和微小的病灶难以识别。超稳定均质混合配方技术(SHIFT)的开发,可以解决上述的临床疑难问题,实现肝肿瘤的精准切除。相比之下,基于SHIFT制备的介入荧光成像制剂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性强;(2)延长可视化时间窗;(3)微小子灶精准识别。

该述评主要基于厦门大学刘刚教授课题组及国际上一些代表性课题组近五年在介入荧光成像在经动脉输送系统中的临床和预临床应用所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全文从长时间栓塞转换后介入荧光成像用于手术切除的角度出发,选择了基于吲哚菁绿(ICG)的SHIFT-ICG和SHIFT-nanoICG两种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课题组结合之前关于碘油-ICG乳剂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SHIFT,同时叙述了SHIFT在介入荧光成像中的发展和优势。可以预见的是,SHIFT-ICG在临床试验中经过长时间的栓塞治疗后,肿瘤部位仍可观察到荧光并实现精准手术切除。为了调节微小病灶的荧光呈现,SHIFT结合纯纳米探针(nanoICG),即SHIFT nanoICG,为临床带来了一个非凡的成像结果,也就是深层肿瘤组织和难以察觉的超小子灶被清晰且精准可视。最后,本文对介入成像指导的SHIFT产品在临床转化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展望,既揭示了SHIFT产品在介入荧光成像下的发展及优越性,同时也为临床实用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


WX20230309-110758.png


2、AMR:您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何种愿景?

作者团队:

癌症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品质。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不懈努力,某些癌症治疗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能够延长部分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癌症治疗的常用手段,然而,这种治疗手段只适用于部分患者。本课题组开发的介入荧光探针不仅适用于中晚期患者栓塞降期治疗后的手术切除,也同样适用于早期癌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本课题组开发的绿色高性能SHIFT产品专注于满足临床需求,解决临床难题,突破早期患者的诊断以及晚期疾病患者的治疗局限,这或将在近期成为本领域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3、AMR:请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领域能会出现的研究机会。

作者团队:

逐渐地,SHIFT不再局限于小分子在碘化油中超稳定分散,还可扩展到用于更多材料(如小分子、水凝胶)的超稳定混合以及纯纳米药物的制备。目前来看,基于SHIFT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存在较多的研究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肿瘤治疗。SHIFT不仅可应用于基于荧光成像的手术导航,还可应用于基于化疗药物的化疗栓塞治疗,基于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治疗,以及基于免疫剂的免疫治疗。

(b)三维支架材料。SHIFT可以改性及优化三维支架材料,使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及理化性能,用于细胞的递送、增殖等。

(c)微针材料。基于SHIFT可以通过控制仪器工作参数和材料组成比例来调控微针理化性能,制备绿色的载药微针产品用于皮肤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团队简介


11.png     

石潇潇,西南大学副教授。2022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从事药物递送系统、疾病诊疗一体化探针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论文的总他引次数>600 次(h-index 18)。

2.png

许大壮,2016、2019年先后于南昌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为厦门大学刘刚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设计及应用。

3.png

程红伟,2017年于厦门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刘刚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肝癌新颖分子靶标及其诊疗新策略为出发点,从事药物、基因递送研究。

4.png

楚成超,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导、南强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21年加入厦门大学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工作。从事药物超分子组装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等工作,尤其在血管新生相关疾病模型上的应用研究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并且系统探索验证角膜新生血管靶向治疗新策略。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论文的总他引次数>3,200 次(h-index 29)。

5.png

刘刚,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及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材料生物学与智能诊疗技术分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分子影像学及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指导研究生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Sci. Adv.、PNAS、JACSAdv. Mater.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H因子73,引用超过1.5万次),参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英文专著16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其中6项进行了企业技术转移及临床转化并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7项。


扫码阅读刘刚教授团队的精彩Account文章:

6.png

Recent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fluorescence imaging: toward the precise visualization of transarterial mini-invasive delivery systems

Xiaoxiao Shi, Dazhuang Xu, Hongwei Cheng, Chengchao Chu*, and Gang Liu*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countsmr.2c00195

投稿指南
目前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投稿主要基于编辑团队的邀请。如您有意投稿,请先按照Author Guidelines的要求准备并投递proposal, 编辑团队会对您的proposal进行评审。如果proposal被接受,我们将向您发送投稿邀请。扫码阅读作者指南,下载proposal form:

常用.png

博客用图.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9677-1379576.html

上一篇:AMR材料“她视角”文章集锦(二)
下一篇:AMR Account∣南方科技大学郭旭岗教授团队:烷氧链功能化的双噻吩(噻唑)—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优异构筑基元
收藏 IP: 123.118.1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