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张宇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开展,各个高校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投入甚多。一方面,为本科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教育平台以及知识面较宽的通识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鼓励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和探索。网络新闻上,也经常爆出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例子。尽管如此,对于很多想从事科学研究的诸多优秀同学仍然对于相关事宜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具体而言,各种摆在眼前的诸多实际问题让大部分本科生望而却步,例如:
1. 本科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2. 从事科学研究对未来深造的正面影响和实际意义?
3. 如何平衡学业和科研的关系?
4. 如何选择导师并与导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5. 如何选择科学研究的方向?
6. 如何撰写专业的研究报告?
本人一直对本科生教育情有独钟,尤其是近几年,连续指导了几十位本科生同学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全部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部分所指导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业绩,他们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国际主流的SCI收录期刊发表了若干论文,并被保送进入我国顶级名校或者出国深造。除此以外,本人对本科生的表达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视,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平时定期的组会汇报以及学术会议汇报等等,能力提升显著。这几年,个别本科同学还获得了国内主流会议的“优秀青年论文奖”等等,足以证明培养的效果。当然,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无论对于学生和导师均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提前未雨绸缪。另外,在其他兄弟院校进行讲座和上课的期间,通过与各个高校本科生的交流,也明确感觉到本科生对于科研的热情是很高涨的,但对于如何去做、如何准备等详细细节却都一头雾水。
基于这几年学生指导的经验和教训,便有了专门为“本科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这样一个主题专门撰写一系列博文的想法,希望能够对各大高校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并通过“科学网博客”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与相关老师学生进行互动,共同进步。整个系列博客的章节目录见附录,其写作主要是两条线:一条线紧密围绕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及流程开展,另一条线穿插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素质(诸如时间管理、制定计划、汇报交流等等)。另外,为了加强互动性,专门设置了若干番外篇,将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将有代表性的读者来信与讨论进行整理,以供各位博友参考。
开博之前,先将几个本科生比较关心的重要议题进行论述,加强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
1. 科学研究可以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科学研究及相关技能的训练,可以全面的锻炼本科生的综述素质及科研能力,包括创新性、逻辑性、交流能力、团队精神、英文写作等等。这个功能是很多本科期间其他活动所不能涉及及替代的。
2. 有利于本科生进一步后续深造。在本科阶段能够在科研上有所涉猎的同学,无论在名校录取(比如夏令营、推研推博面试),无疑均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本科毕业后,学生都将面临重要的选择,出国深造、直接就业、读研读博。通过科学研究的训练,本科生可以尽早的适应研究生生活,能够对拟开展的工作形成一定的积累,厚积薄发。相比之下,稀里糊涂考研的同学上了研究生以后要经历一番很长的适应期。
3. 对于科学研究本科生不要有畏难心态。科学研究并不神秘,也不一定非常复杂。只要按照导师的指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坚持一段时间,定有收益。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很好的知识交流的渠道,包括文献的获得、新发现的传播等等。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便捷。另外,网上有非常多已分享的攻略、资料、课件、视频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只要将上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利用,便可以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本博客每周五定期更新,欢迎订阅。关于我个人的介绍,请参见公众号cav-14,有意向合作的本科生可以与我联系。另外,该系列博客后续进一步丰富后拟出书一本,有意向的出版社可以联系我。
附录:系列博客目录(初稿,适时调整)
1. 自我准备
2. 了解可用时间
3. 下定决心
4. 科研方向调研
5. 导师选择
6. 联系和确定导师
7. 与导师当面讨论
8. 确定科研方向
9. 参加组会
10. 遵守纪律
11. 组内资源
12. 碰到问题及解决
13. 心态调整
14. 务虚务实
15. 基本技能
16. 时间管理
17. 研究计划
18. 假期安排
19. 撰写报告
20. 演讲汇报
21. 学术论文概况
22. 参加学术会议
23. 面试准备
24. (番外1)常见问题及建议
25. (番外2)答读者来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