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及空泡动力学(cavitation a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pflyzhang 张宇宁的空化和空泡动力学博客 (Blog of Yuning Zhang for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博文

本科•科研入门(2):秩序的建立及重要性 精选

已有 8036 次阅读 2021-4-14 09:52 |个人分类:本科•科研入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科研入门(2):秩序的建立及重要性

 

张宇宁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诚如古语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此处的规、矩是古人用来校正方形、圆形的工具。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做事、科研、社团等等活动逐步地建立自己的“规”、“矩”,从而明晰个人做事的准则和界限。这便是建立秩序的过程。从长期视角而言,秩序的梳理、建立、维护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明确地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减少盲目与盲从。对于科学研究,秩序也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枚举如下。

在开始正式的科研工作之前,本科生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重要参考文献。这些重要参考文献基本反映了当前学者们对于该现象的认识程度以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的科研工作正是基于这些已有认识和积累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拓展而形成的。阅读文献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地训练和梳理个人秩序的机会,因为这里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阅读目标、阅读顺序、基本知识的掌握、英文水平、导师交流、时间管理等等内容。对于秩序清晰的学生,其对个人的阅读目标、当前知识水平有着较为明确的了解,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对于不清楚的问题也会通过与导师交流进行解决。而对于秩序混乱的学生,通常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过去了,进展甚微、举步维艰,学生本人也心力交瘁。当导师询问其进展之时,无法客观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和交流,导师也无从指导。

即使上述两种学生的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等都是一样的,秩序的建立和执行将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秩序的一个作用是做判断,哪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哪些则不在。比如,遇到问题或者难题几乎是任何学生在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秩序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选择自己闭门造车,很可能因为该知识超出其能力范畴而一无所获。有的选择主动与导师交流,清晰地对问题进行说明,并且附上自己已经采取的措施,充分利用导师的眼界、知识和时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秩序的另一个作用是建立界限。比如,同样是提问题,对于哪些问题该向导师请教,不同学生的理解也是很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事无巨细地进行汇报,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各种琐碎细节一股脑汇报给导师。对于这种情况,导师无法抓住重点,需要花时间进行阅读、筛选、判定,交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细枝末节的技术细节问题,大部分导师是不需要回答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自学解决。一份优秀的汇报应尽量围绕科学问题展开,重点探讨该科学问题的形成背景、解决问题的学术思想、前人的核心进展和后续想法等等。对于这样的讨论基本上是愉悦的,对于导师、学生都可以带来很好的认知和体验,自然而然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另一个很重要的秩序是文档管理。随着科研工作的进行,需要处理、存档的文件也日益增多,需要尽快建立个人的文档管理秩序。文档管理秩序一方面方便我们对文档进行检索、分类等等工作,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各类碎片化信息不断进行汇总、整合,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文档管理混乱的直接结果是花费很多时间找文件,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文档管理混乱的另一个后果是缺少积累,无法充分地利用已经形成的认知,提升效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参考文献的命名,系统中默认是一长串数据库系统中的识别码,这个码对于我们意义不大。如果下载的时候没有及时地进行规范命名,后续查找文件将非常困难。命名的原则以简明扼要为准则,主要包含重要作者、发表时间、发表的杂志、关键词等等若干重要信息即可,格式务必统一并严格执行。对于已阅读的文献要及时地进行总结,把该文献的核心亮点进行梳理,为以后学术思路的形成和论证提供必要的参考。另外,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围绕某一个特定主题进行小结,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和文献中已有的成果,不断提升个人对科学问题的理解深度。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即使阅读了上千篇文献,相信依然是秩序井然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秩序便是这种天道酬勤精神的某个侧面的反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862-1281883.html

上一篇:本科•科研入门(1):十年小结&仔细论证的重要性
下一篇:本科•科研入门(3):享受阅读、感受快乐
收藏 IP: 106.37.205.*| 热度|

9 郑永军 李宏翰 李毅伟 王安良 王永耀 黄永义 孙颉 李月辉 白龙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