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shanchaoq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shanchaoqun

博文

至善超群第七次沙龙记录

已有 1161 次阅读 2022-12-12 18:1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至善超群第七次沙龙记录 时  间:2022年12月2日 地  点:银杏楼103、腾讯会议 主持人:徐成源 汇报人:李冰 徐成源 龚苹 评论人:李冰 彭易林 记录人:徐成源 参与者:张善超 胡丹 龚苹 彭易林 朱小艳 李冰 徐成源 一、《学记》阅读汇报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本次汇报将从五个方面对《学记》的中心思想进行解说。 1.教育目的和作用 文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等论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并形成社会道德风尚。 2.教育教学原则 第一是教学相长原则。《学记》指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所以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发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质量不高。由此才能督促自己去学习,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教育学是相辅相成的,教能促进学,学也能促进教。 第二是豫时逊摩原则。《学记》指出,“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里面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互观摩原则,对现在的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三是藏息相辅原则。《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所谓“正业”、“藏修”是指教师在校按时讲授的正课。所谓“居学”、“息游”是指学生课外的活动与自修自习。《学记》很重视课外的自修自习对于巩固正课学习和加深对正课的理解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启发诱导原则。《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其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要求,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鼓励敦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思维发展。 第五是长善救失原则。《学记》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学生会犯多种类型的错误,教师则需基于这些问题,使学生由衷地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教师需要用引人入胜的讲解获得学生的认同,而其关键在于语言简练而透彻,说理微妙而精善,举例不多而诱导得法。这既体现了正面教育的思想,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第六是尊师重道原则。《学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在全国范围内营造重视教育的气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君王才不以君臣的尊卑关系对待臣子:一是臣子在祭祖时充当受祭者,一是臣子充当教师时。按照大学的规矩,教师给天子讲课或问对,可以不受君臣之间礼节的约束,表示做帝王的也一样地尊师。 3.学校制度 学校制度首先体现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 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 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它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大成”阶段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4.学校管理 《学记》对于学校管理的论述,首先体现在,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这也强调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与校风校纪的维持。 其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并且成绩考核制度应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5.启发与思考 对于《学记》所提倡的尊师重道。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师道理解为“师传之道”,指称师者向学生所传授的内容,师者应向学生阐述事物原本之所是,传授事物自然所有之规律;另一方面,师道也可以理解为“为师之道”,指称师者在履行自己职责时所应当秉持的根本价值原则和所应当追求的根本价值使命。因此,尊道不仅要尊重教师所传授之道,也要尊重为师之道;而尊重师道不仅要求师者以外的他者成为主体,师者本身也应是尊师尊道的主体。 在当今时代,师道尊严的维护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全面工作。对于政府而言,要健全制度,保障保护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要提高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合理的惩戒权。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自我修养,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对于社会环境而言,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念。而对于学生而言,则要树立尊重教师的思想意识,并切实配合好教师的工作。 讨论 龚苹: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虽然其中一些观点与现在的教育理论有所不符,但很多政策和规定或多或少都对其有所借鉴。 关于尊师重道,教师在古代确实是受到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尊师重教的观念是广为提倡的;但如今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确实有所下降,甚至在一段历史时期里被冠以“臭老九”的称号。汇报中对于尊师重教的建议,除了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其余的在实施中往往都会遇到一些现实困境。由于财政不足以及教师队伍的庞大,教师待遇的提升等往往很难实现。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自身还需学会保持平常心,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能力以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社会上要减少对于教师的负面宣传,负面报道多了,公众对于教师很有可能会“一棒子打死”,这对大部分兢兢业业的教师不利。而不少学生受网络上的一些思想影响,难以树立尊重教师的思想。学生的尊师重教思想的树立,仅仅依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这样有助于引导师生,让彼此知道如何去做。 胡丹: 《学记》中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其中的“为国育才”是为奴隶社会的奴隶主阶级、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等培养顺民,为其服务的,这与当下教育的为国育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但我们也需要将《学记》中的积极因素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增加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等,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朱小艳: 《学记》中对于教学的一些论述,在当今时代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例如其中的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都启发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家校社协同等。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教学的提升。 徐成源: 《学记》中一些教育原则,对于当前所追求的高质量教育而言,是有参考意义的。例如,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励、反思性教学、家校社协同等理念,都能在文中找到类似的论述,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 此外,联想到这两次分享的教师胜任力与教学专长的内容。《学记》中有关教学的相关理论,对教师能力的增长与专业发展而言,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张老师: 第一,《学记》中,关于“学者有四失”的论述,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四类问题,教师也好,学生也罢,或多或少都会犯。我们在多加注意、及时纠正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对症下药。 第二,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这篇论文只用了1200多字便把观点阐述得一清二楚,没有一句废话。而现实中,有些工作多年的教师,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会标错。因此,我们还是要多注意基本功的培养,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 二、读书汇报:《教师能力理论研究·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研究》 1.前言 专长指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方面,教师专长则指的是专家教师所具备的,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杰出知识技能。 研究教师专长是意义非凡的。其首先能为专家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其次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参照,再次可以为课程设计、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最后也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发展,理解教学本质。 2.历史发展 教师专长理论形成于专长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实践,因此这些理论之间有共通之处,也能互为支撑,促进彼此发展。 专长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专长特征研究阶段,其主要是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进行教师教学专长的研究,例如对于象棋大师与象棋新手对于棋局特征的知觉与记忆的对比。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专长发展研究阶段,其主要研究特定领域专长发展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雷福斯兄弟提出的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这一系列理论为日后教师专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师教学专长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彼时伯利纳等呼吁对教学的系统研究。加上来自当时认知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影响,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专长的特征研究,其主要包含专家教师知识特征、专家教师洞察力特征、专家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特征、专家教师自我调节能力和元认知特征、专家教师工作效率特征、专家教师反馈特征等。 到了九十年代,教师教学专长研究得以进一步发展。该阶段的研究理论主要集中于教学专长的发展阶段,并以格拉泽的三阶段发展理论、伯利纳的五阶段发展理论、亚历山大的专业学习三阶段模式等为代表。 3.理论基础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理论基础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德雷福斯兄弟提出的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其将领域专家的发展分为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其次是专长训练论,该理论认为,专长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模式下通过大量训练实现的。通过这些刻意的训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练习者可以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意识的重新建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 从新手到专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领域的研究表示,实现这样的转变,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 4.理论构成 4.1教师教学专长知识构成理论 该方面理论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专长知识进行研究。该理论一大代表人物为舒尔曼,其将专长知识分为学科知识(教师接受并解释专业领域内的事实,将其与该领域中的普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科的重要部分,学生的困难与误解,有效的课程材料与呈现方式的知识与技能)与课程知识(对教学中不同课程选择的理解)。特纳·比塞特在舒尔曼的基础上,将教师教学专长知识细分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普通教学法知识、教学模式和理论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结果、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知识、通过完成近景目标来完成远景目标的知识和意识等。                                                       4.2教师教学专长特征理论 基于对特征的侧重点,该理论可分为知识特征理论与行为特征理论。知识特征理论以领域知识理论为代表,其指出“专家教师只是在其专业领域内有比其他教师更为丰富的知识”。同时领域知识也体现出学科性与情境性的特征,即教学专家在处理自己专业的科目,并处于熟悉的情境中时,其专家特性会更显著。 行为特征理论聚焦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方面体现在自动化,即教师的教学行为顺畅,行为过程不经意、不需付出努力,并已形成惯常的做法,且掌握信息的效率极高。其另一方面体现在灵活性上,即教师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做出相对应的反应。 在以上两个理论以外,斯腾伯格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的原型观。该理论从新的视角,基于“专家之间只表现出相似性,而不完全相同,不存在严格的定义标准”的前提假设,将教师教学专长从个案研究转为类目研究。该理论从知识、效率、洞察力三方面提出专家教师的类目原型,教师只要有一方面接近类目原型的要求,便称得上专家教师。因此,在该理论下,专家教师之间的相似度并不高。 4.3教师教学专长获得理论 专长的获得是先天禀赋与后天训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教学方面,由于教育工作中多为成人,其所谓的“天赋”,已经受各类社会因素影响,成为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后天训练的研究与讨论是更有意义的。 教学专长获得理论分为训练获得论与情境训练论。在训练获得论方面,曼络思提出教师教学专长训练获得论,从备课技巧、洞察力、关注学生个体、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等方面提出教师教学专长的训练方式。 情境训练论指出,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其代表理论有实践情境获得理论与反思情境获得理论。实践情境获得理论强调,要通过经验的积累获得实践性知识,并用这种知识理解当前的实践情境,因此这类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人性与行为指向性。反思情境获得理论则强调通过在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的反思,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以舍恩的反思性实践者模式为代表。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身份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其反思由对问题的认识、对不协调因素的认识、对问题的再构造、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在行动中检验新方法、评价结果等组成。在该过程中,教师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尤为重要,教师的反思行为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4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对于教师教学专长发展阶段的研究。其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理论主要关注教师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发展方式,其以格拉泽的三阶段发展理论为代表。该理论将教师发展分为外部支持阶段、中间过渡阶段与内部监控阶段,在该过程中,教师对于外部的依赖逐渐减少,而对于自身行为的控制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类理论主要关注教师知识、经验和技能特征变化,其以伯利纳的五阶段发展理论为代表。该理论基于德雷福斯的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将教师专长发展分为新手阶段、熟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而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第三类理论主要关注教师专业学习,其以亚历山大的专业学习三阶段模式与舒尔的三阶段发展理论为代表。该理论将教师发展阶段分为适应阶段、胜任阶段、精炼/专业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信息判断能力,学习焦点等都会有所不同。 第四类理论主要基于教师的关注对象,其以富勒与布朗的三阶段发展理论为代表。其将教师发展阶段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与关注学生阶段。在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逐渐转向学生与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教学专长也逐渐得到提高。 5.总结 专家教师对于目前追求的高质量教育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专家教师既可助力于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可作为参考,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相关教育政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照。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各类教师教学专长理论所罗列的专家教师标准与成长路径,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参照。面对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教师自身也要具备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实践,用于提升,这既有利于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全社会教育水平的进步。 讨论 龚苹: 有关教师教学专长的理论,我们在进修时也接触过不少。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些理论也只是理论罢了,这只是个理想化的描述,也只有那种特别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如理论中按部就班地发展。 很多情况下,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会成为“摆烂阶段”、“躺平阶段”。相反的,一些顶岗实习老师倒会很努力地教学,并且他们的教学成果有时也会超过那些骨干教师。 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差不多到了业务精干阶段后,家庭中很多因素会使他们分心,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应处于专家阶段的教师,往往都要退休了,他们对于教学基本也无所诉求,而那些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新手教师反而会很努力。这种现象也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是需要广泛重视的。 胡丹: 第一,我们是有必要研究这些理论的,这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与学术发展都有益处。第二,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参考这些理论来反省自身,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好改进。第三,这些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际是有矛盾的,一是教师职称的评价并不与教师专长发展阶段完全对应,一些高级职称教师,其对于教学的投入是不如新手教师的;二是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中是存在矛盾的,论及一种职业,我们会谈及其回报,而在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回报不仅是体现在客观物质方面,往往更多时候是体现在精神上。所以在教师的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持中,相关部门要着重寻找其平衡点。 此外,理论毕竟是理想化的,其夸大了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彭易林: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的专长发展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无法向前。而目前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政策是要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教师实现的。因此,教师顺利的专业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在教师专长发展方面,教师的主观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方面有些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要退休了,所以就基本处于一个安于现状、无欲无求的状态,他们对于教学的态度也不积极。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些规则又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例如40岁以后才能评中级,这让很多青年教师倍感心寒。理论总是理想化的,总是把教师当作圣人一样看待,而教师也是有情感的,也是要面对柴米油盐的问题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与管理中,一些现实的问题是需要重视并解决的。 朱小艳: 问:教师专长发展理论中新手阶段,熟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的划分,是否对应教师职称中的三级职称与副高、高级教师的划分? 答:如果职称评定与有参照这些阶段划分的话,那么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但实际情况中,教师职称评定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年龄、与领导的关系等等。理论毕竟是理想的情况,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复杂因素要考虑的。 李冰: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对于高质量教师的培养是有启示意义的。教师需要注重从实践中得到反馈,并多加反思,分析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对于学校而言,也要基于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对应的培训,同时要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更加注重教师的创造力、跨学科素养等的培养,从而助力于高质量教育的实施。 三、读书汇报:《教育的目的·自由与纪律的节奏》 1.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古人是传授智慧的,而到了现在,知识的传授倒狭隘了,变成了传授各种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随着文明的发展,古人的一些完美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为了与实践保持一致,人们便只能从教授智慧转为教授各种科目。而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我们是不可能将其全部掌握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智慧,而智慧本身其实是一种掌握知识的方式,其地位是要高于知识的。 人们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要享有自由,人们需要自由才能通往智慧;而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则是在获取有条理事实时保持纪律。 2.自由与纪律的节奏 自由与纪律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性体现在,一方面儿童的大脑不需要被无情塞满各种陌生的思想,因为它是自由的;而另一方面,“用有序的方式掌握的知识对于正在发育的大脑是天然的食品”,因此纪律也是尤为必要的。而其统一性体现在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纪律是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而自由则因为纪律而得到了丰富的机会。而教育的节奏则强调调节自由与纪律的比重,以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 文中将学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13-14岁)、精确阶段(14-18岁)、综合运用阶段(18-22岁)。在浪漫阶段,学生处于兴趣驱动的时期,该阶段的教育主要聚焦于寻找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令人愉快的模式,同时也要加上严格的纪律,以保证某种长远的利益的目的的实现。 精准阶段是在浪漫阶段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该阶段,儿童已具有以客观事实和理论为基础的一般知识,并已经能够在直接的经验中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探险。该阶段教育的理想方式,是在实践中找到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使求知获得最大的收获。这也对先前的浪漫阶段提出很高的要求,浪漫阶段安排的好,精细阶段的问题就不明显。此外作者也提出,唯有自我约束才是纪律,唯有通过广泛的自由才能得到这种纪律。关键在于在纪律与自由中找到巧妙的平衡,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责任重大。 综合运用阶段是学生利用知识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确切的知识,养成了学习的悟性,清楚地理解了对一般规则和原理的系统阐述和详细例证,并想利用这些产生效果。因此,学生也脱离了被训练的那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并进入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 对于三阶段的说法,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第一,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是不会都处于某个状态的,例如某学生的语言学习已经进入精确阶段,但其科学学习还是处于浪漫阶段。第二,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中,每天、每星期、每个学期都有若干较小的漩涡,它们本身又包含着三重循环。 3.对英国教育的启示 第一,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第二,发展的本能来自于内部: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首创精神。第三,教师具有双重作用: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第四,要求在教育中享有自由,就必须注重健全的个性发展。第五,书中说到,“假如我们不能用新的方法去迎接新的时代,为我们的人民保留精神生活,那么,无法实现的渴望会狂暴发作,那时英国将会重蹈俄国的覆辙。历史学家们将会为英国写下这样的墓志铭:英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她的统治阶级精神上缺乏远见,由于他们那种单调的物质主义,以及他们像法利赛人那样忠诚于政治家治国的狭隘准则。”我个人对这段论述的理解是: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背景下,他希望英国从过于注重纪律转向自由。 4.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第一,教育的自由和节奏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第二,正确处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第三,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文中说,成功的教师有一个秘诀,他在自己的脑子里清楚的确定了学生必须以精确的方式掌握的东西,因此他不用勉强学生熟记许多次要的、不相关的知识而使其烦恼。这一点也是现在很多教师缺乏的,就像现在的双减政策,这其实是给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他们需要把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这样才不会把知识在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改进,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给学生授课,那么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讨论 胡丹: 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好像把自律和自律合为一体了。我们一般理解的纪律是他律和自律,但是这本书好像更多地强调自律。 浪漫阶段如果要安排好,就需要小学的时候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但如果纪律只包含自律的话,那么其与自由的关系,是有点矛盾的。因为那个阶段的学生,都是身心不够成熟的,特别需要外界的他律监督,比如来自教师、同学、家长、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监督和规范,这种监督和规范呢有助于他们在身心方面和行为方面,符合学生的身份。 此外,关于在精确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论述。我认为这种思维应该是指规范的、长期的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整个阶段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关教师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以及考试重点内容的分析、框架的构建等,这都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 彭易林: 我觉得怀特海非常重视兴趣的培养。就如文中提及的,如果浪漫阶段发展好了的话,那么在精确阶段,学生的问题、矛盾就会少一些。想要实现这一点的话,重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的自由。 此外,文中提及,兴趣是一方面是通过通过快乐愉快的活动去刺激产生,另一方面是通过痛苦的刺激产产生,并且愉快活动刺激产生是主要的。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快乐感受的获得,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教师的鞭策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因为学生在年纪特别小的时候,对很多东西缺乏正确的认知,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很有意义的。 朱小艳: 第一,国家规定,禁止幼儿园阶段学习任何小学阶段的知识,我认为这是与浪漫阶段的自由探索有关的,因为学生要在这个时期自主地探寻、认知这个世界。 第二,关于精确阶段与纪律的关系,我想到了北师大的一个博士生分享的他的博士论文,是有关底层文化资本的。文中提到,之所以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最后能拿到学业成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律能力,有坚定的信心与远大的目标,这也激励着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 徐成源: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一方面处于青春期,会经历浪漫阶段与精确阶段的交替,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还不深刻,易冲动而犯下错误。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经过中考的分流,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所以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单靠文中所讲述的自由,是很难实现理想的成长。并且研究也表明,学生至少到15岁后,才会具备自觉性。所以来自教师、家庭等的纪律、监控,对于学生能“走上正道”是至关重要的,而到了具备自觉性、能进行内部监控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早期阶段,纪律的约束还是不能忽视的。 李冰: 教育的节奏的把握,是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也要辅助以严格的纪律,然后寻找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这也涉及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教师教学的一个外在规定性之间的一个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以教为主导,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被动的。这也忽视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与个性特点。而爱弥尔则强调天性,强调从做中学或以儿童的活动经验来建立课程,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偏向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如果没有把握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的话,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把握好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的一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 张老师: 问:什么是浪漫阶段? 龚苹:对于世界有最初的认知的阶段,主要是体现在对事物的直观感受,缺乏一种系统性的认知与建构。这也是碎片化的、还没有成体系的阶段,该阶段要着重激发孩子最初的对于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 胡丹:是最开始的阶段,最自由的阶段,天真灿烂的阶段,是会产生很多联想的阶段,也是不一定要找标准答案的阶段。 朱小艳:天真烂漫、对未来有无限展望的阶段,该阶段的个体会保持很强的好奇心,并不会按照固定的标准行事。 问:什么是智慧? 龚苹: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把书本上的死的东西变成我的知道的活的东西的过程,就是智慧。 胡丹:智慧对于我这种学政治的人来说就是爱智之学,就是哲学,但是从这本书上来说,刚好就是一群无用的哲学家。 彭易林:人们对待知识的看法与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是与聪明是相区分开来的,智慧是随着人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提升,从而更好地对待生活。 朱小艳:智商与情商的结合,是个体综合方面的体现。 徐成源:是相对于知识而言的,更涉及到哲学、方法论层次的事物。 李冰:智慧是随着个体成长、阅历丰富、业务能力提升,形成的比较合理的看待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体系。 张老师:智慧是巧妙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巧妙”。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智慧是“大聪明”,是与“小聪明”相对的,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好好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6636-1367642.html

上一篇:至善超群第六次沙龙记录
下一篇:“至善超群”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术沙龙
收藏 IP: 211.142.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