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Sustainability “再生良好增长” 是什么?它怎样让更多人参与环保,更快实现净零排放和自然恢复?

已有 1015 次阅读 2025-2-25 18:13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导读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作为评估当代经济成功的主要工具,存在着五大不足,即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反映人们生活的质量以及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为此,来自英国埃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sex) 与埃塞克斯郡议会 (Essex County Council) 的Jules Pretty教授及其团队在 Sustainability 期刊发表了文章。他们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再生良好增长”(Regenerative Good Growth) 来取代“不良GDP增长”。“再生良好增长”概念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到目前评估体系存在的不足,指明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具有多种途径,包括公众参与的加强、净零排放和自然恢复的加快转型。

          

研究过程与结果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再生良好增长”的概念,并与其他现有类似概念进行对比,深入探讨了其优势,旨在早日实现“不良GDP增长”向“再生良好增长”的转型。以下是对该文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详细分析:

文章首先指出,现有的各种概念,如循环经济、甜甜圈经济、可持续消费走廊等,虽然旨在解决全球危机,但无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诸多工业化国家顺利实施。而“再生良好增长”则可以限制企业、地区、国家的成本外部化,并中断经济发展过程中珍贵自然资源的消耗,完善现有概念,弥补GDP作为评估当代经济工具存在的各种不足。“再生良好增长”需要开发部署新的可持续、可再生的实践和技术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加强公众参与、加快净零排放和自然恢复的转型。

研究过程中,作者们发现要实现“再生良好增长”,向再生经济、文化、社会转型,需要新的思维和行动形式,需要广泛、有利的公众和政策支持。公平的转型源于路径选择、联盟动员、舆论转变、飞速发展的有益的技术变革和快速达成的政治共识。加快净零排放和自然恢复的转型可以从就业、农业、能源和城市四个方面证明“再生良好增长”的优势,如:创造商业循环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创造自然资本成果;推广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防止气候灾难;在城市创新中融合再生原理,实现低碳转型。

作者们还强调,“再生良好增长”概念在强调可持续未来的同时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它的核心是认识、保护和增加五个“可再生资本”,即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可持续的物质资本。由于这五个资本囊括了全世界所有的人类系统,因此这个概念具有普遍性。可以说,它既不是选择性的,也不是为了只造福某些人、经济体或文化而设计的。作者也同时指出“再生良好增长”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公平地将地球上的生态和空间分配给所有公民。

01.png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5~2019年平均值) 与民众幸福感 (2018年) (n = 151 个国家)。

02.png

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碳排放量。

              

研究总结

“再生良好增长”能在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的同时减轻经济负担,从个人和国家角度增进健康、增加财富、增强幸福感。“再生良好增长”具有普遍性,公平、公正。它将使企业、国家和世界经济走上有利于建设五大可再生资产的新经济道路。

           

原文出自 Sustainability 期刊:https://www.mdpi.com/2071-1050/17/3/849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期刊介绍

主编:Marc A. Rosen, 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nada

期刊研究领域涵盖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工程、经济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关的实验、计算和理论研究,以促进科学和其他方面的理解,并允许对全球变化进行预测和影响评估和与可持续性相关的发展。期刊致力于支持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5-Year Impact Factor: 3.6 (2023)。

2023 Impact Factor:3.3

2023 CiteScore:6.8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3.4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4783.html

上一篇:全球新增65所,中国17所!2024年MDPI开放获取项目合作名单公布
下一篇:审言审语 | 揭秘审稿人眼中的“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好文
收藏 IP: 116.211.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0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