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人物专访,Agronomy 期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特刊“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Sustainable Plant Production”的客座编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杨阳研究员。在本次访谈中,杨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有关土壤生态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并对 Agronomy 期刊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受访人
杨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博士,研究员。聚焦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学与土壤学前沿问题,从事气候变化生态学和土壤微生物介导的有机碳循环研究。曾获全国林业十佳研究生、全国王栋草业科学奖、国家奖学金等;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委员,地环所“青年 BR”计划,先后主持国家面上/青年、省部级、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金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 Global Change Biology、iMeta、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Carbon Neutrality 等国际主流期刊,其中5篇 SCI 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1篇 SCI 入选热点论文,1篇 SCI 入选科学前沿栏目。获得2024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 (排名第二,2/4)。合作出版著作3部,担任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和 Plant and Soil 期刊编委;iMeta、Carbon Neutralit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土壤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期刊青年编委。
访谈内容
Q1:能否请您简单介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A:我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学与土壤学前沿问题,也从事气候变化生态学和土壤微生物介导的有机碳循环研究。
Q2: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近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话题?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生态系统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交换是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我们知道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作为连接碳的输入与输出的重要纽带,土壤里面的微生物介导了多个碳循环过程。而土壤微生物在各种代谢活动中会产生各种碳源,这些碳源既是物质基础也是能量来源。例如,土壤微生物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时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有机质的成分以及碳化学结构的重组过程,从能量较高的化合物逐渐转化为能量较低的化合物。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考虑利用热耗散实现土壤微生物底物或能源利用效率的能量流、资源获取过程中的投资回报以及与碳利用相关的微生物的维护。因此,未来的重点在于关注土壤碳循环的过程中微生物 (包括微生物残体) 能量流动和代谢过程。
Q3:您对 Agronomy 期刊有何评价与建议?
A:Agronomy 期刊整体的文章质量较高,希望期刊继续保持。此外,我认为期刊可适当邀请领域内的优秀学者对期刊的热点文章进行点评,并在相关媒体渠道进行发表宣传。除此之外,期刊还可以多参与国际性质的学术交流活动,向世界范围内的学者进一步宣传期刊。
Q4:作为“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Sustainable Plant Production”特刊的客座编辑之一,您对于该特刊的组建有何看法?
A:该特刊以农业气候变化为主题,既涉及了农业方向,又与气候变化紧密结合。其次,特刊的交叉性较强,不光从主题上体现出研究内容的交叉,就特刊的客座编辑团队来说,我们几位客编都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科研机构,使得这个特刊的作者群体比较多元化,文章也涵盖了各个方向的学科,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整体来讲,特刊在具有主旨性和科学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性,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特刊。
相关特刊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Sustainable Plant Production
Edited by Jinlong Dong, Junjie Lin, Yang Yang, Zhongxiu Sun and Nazim S. Gruda
https://www.mdpi.com/journal/agronomy/special_issues/673CK4YJFK
Agronomy 期刊介绍
主编:Peter Langridg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文章类型包括农学及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型文章及综述,目前已被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和 Scopus 等多个数据库收录。
2022 Impact Factor:3.7
2022 CiteScore:5.2
Time to First Decision:15.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4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