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qs04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qs0428

博文

PAC,由与抗体偶联的 ADC 接头和 PROTAC 组成 |MedChemExpress (MCE)

已有 136 次阅读 2024-9-4 10: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PAC

MCE 国际站:PAC

CAS:2158322-33-7

品牌:MedChemExpress (MCE)

存储条件:-20°C, stored under nitrogen

生物活性:PAC,由与抗体偶联的 ADC 接头和 PROTAC 组成。 PAC 提取自专利 WO2017201449A1,化合物 LP2。与 PROTAC(不含 Ab)相比,与抗体偶联的 PAC 是一种更显着的雌激素受体-α (ERα) 降解剂。 IC50 和靶标:雌激素受体-α (ERα)[1]  

体外:用含有 PAC Anti-HER2 (Endox-XIAP) 的 HER2 抗体处理 HER2 表达细胞导致雌激素受体-α (ERα) 水平显着降低,IC50 为 132 ng/mL。 PROTAC-抗体偶联物(PAC)分子包含通过接头(L1)与 PROTAC 偶联的抗体,其中 PROTAC 包含泛素 E3 连接酶结合基团(“E3LB”)、接头(“L2”)和蛋白质结合基团组(“PB”)。以下部分描述了构成 PAC 的组件。为了获得具有有效功效和理想治疗指数的 PAC,提供了以下组分。 1. 抗体 (Ab):PAC 的抗体部分可以靶向表达抗原的细胞,由此抗原特异性 PAC 通常通过内吞作用在细胞内递送至靶细胞,而包含针对抗原的抗体的 PAC 不是在细胞表面发现的蛋白质可能导致 PROTAC 部分在细胞内递送到细胞中的特异性较低,但 PAC 可能仍会发生胞饮作用。 2. 接头 (L1):“接头”(L1) 是一种双功能或多功能部分,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 PROTAC 部分 (D) 连接至抗体 (Ab) 以形成 PA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具有用于共价连接到 PROTAC 和抗体的反应性功能的 L1 来制备 PAC。 3. PROTAC(D) [1]

激酶试验:PAC 的合成: A. PROTAC 的化学合成: i.将接头 (L2) 连接至 E3 连接酶结合基团 (E3LB)。二.通过连接子 (L2) 将蛋白质结合部分 (PB) 连接到 E3LB。 B. L1-PROTAC 的制备: iii.将链接器 L1 连接到 PROTAC。 C. PAC 的制备: iv.通过连接器 L1[1] 将抗体 (Ab) 连接到 PROTAC。

热销产品:Arenobufagin  | Enlimomab  | Budesonide  | Acridine Orange 10-Nonyl Bromide  | Aminopurvalanol A  | D-Tagatose  | Biotin-PEG4-NHS ester  | HX531  | n-Octyl β-D-glucopyranoside  | FDW028

研究领域:PROTAC  |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 Related  |  Vitamin D Related/Nuclear Receptor

作用靶点:PROTAC-Linker Conjugates for PAC  |  Estrogen Receptor/ERR

Trending products:Recombinant Proteins  |  Bioactive Screening Libraries  |  Natural Products  |  Fluorescent Dye  |  PROTAC  |  Isotope-Labeled Compounds  |  Oligonucleotides

参考文献:[1]. Thomas Pillow, et al. Protac antibody conjugat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7201449A1.

类药多样性化合物库

顾客使用MCE产品发表的科研文献

一站式药筛新体验

MCE 您身边的生物活性分子大师 | 抑制剂、激动剂、化合物库

重组蛋白 | 高纯度、高稳定性

磁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6747-1449552.html

上一篇:Leflunomide 是一种嘧啶合成抑制剂 |MedChemExpress (MCE)
下一篇:Sulfo-SMCC sodium 是一种常用的异双功能、不可裂解的 ADC 交联剂 |MCE
收藏 IP: 222.7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5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