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是一所澳洲乡镇地区大学(a regional university in Australia)。从学术地位及知名度来说在39所正规的澳洲大学中都是排在最后一个梯队当中。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从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搬到一个叫Wagga Wagga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只有六万多人的小城镇来的决定,因为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给了我一份我从事的统计专业的长工(permanent job)。
Wagga Wagga是按澳洲当地土著人(the Wiradjuri people)土语对此地区的发音而创造的英文词,意思为‘乌鸦很多的地方’(Wagga Wagga的发音就是模仿乌鸦的叫声)。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the Murrumbidgee River)沿城区北部边界经流而过。 Wagga Wagga的近郊有两个规模很大的军事基地:一个是澳洲皇家空军基地,一个是陆军新兵训练基地。六万多的人口规模在中国连个小县城都算不上,可是澳洲乡下地广人稀,不到一万人口的小城镇占大多数,Wagga Wagga实际上是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内陆城镇,正常情况几乎每天有支线飞机飞悉尼和墨尔本,每天有两班从悉尼往返于墨尔本之间的客运火车(最高运行时速不超过200公里每小时,不可与大陆的高铁相比哈)。
在我们学校成立于1989年,是由几个师范大专学院及农科研究中心合并升格而来,目的是为新南威尔士州的广大的乡镇地区的居民、社区与产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及科研支持。后来按州政府的倾斜政策,悉尼大学的一个农业科研站及州的警察学院都归并给了我们学校。因此我们有几个不同的校区,彼此相隔一百至几百公里不等。我所在的Wagga Wagga主校区距澳洲的两个最大的城市悉尼、墨尔本各约450公里,如下图所示。
学校成立33年,校徽已经改了两次:从左到右依次变化(最右边的是现在的校徽)
下面这张网上下载得到的照片基本上是从我现在住的位置(由北向南)向市中心方向拍摄的 – 远处的建筑物群即为Wagga Wagga市中心。
在乡下小镇工作,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交通堵塞的担心。因为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坐在电脑前对着荧光屏,所以我们特意买了一座距我的办公室只有2.5公里的房子,这样我每天(只要天气好)都可以走路上下班。一份你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可以走路上下班 – 让我每天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
出了家门首先看到的是路旁的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沿着水泥人行道左转就开始在与大马路并行的人行道向大学方向前进了。上班的路是一路上行,马路在人行道的右边,碰巧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左手边一个中小学(从学前班到高中的一所基督教学校)校园里的羊群(可能部分为经济效益部分为教学用而饲养)。约十五分钟就开始进入到我们的校园,春天的时候迎面是一株怒放的樱花树,首先见到的主要建筑物则是编号13号楼的图书馆的背面,从图书馆往家的方向看就是一口水塘,水塘里有活鱼游来游去。转个弯就看到图书馆楼的正面了,脚下的路则是直路一条,步步高。
六七分钟之后走到了坡顶,也就到了我的办公室所在的一个两层楼的建筑物(building 476)。我的办公室在一楼,同一栋楼里有两个副校长也在此办公。
在这样一所澳洲乡镇地区大学校园里,大概你能见到的动物是你在世界各地其他大学里不太容易见得到的。我们学校的科研强项是农业、畜牧业、环境科学。因着畜牧业专业的科研需要,我们有一个多达2000只羊的农场(还有马,数量不详,也未能拍下照片)。以下张照片就是我们学校的羊在我的办公室附近的小山上吃草(专门放在这个小山上一周的时间为我们除草,然后再赶它们回到农场去)。
当然,校园里也少不了野生动物,比如说成群的野鸭子(别看它们看上去那么温顺慢吞吞的样子,你一旦走近它们,它们可以先快跑,再张翼飞走,真是海、陆、空样样都行);还有澳洲的国家标志性动物:袋鼠;好多年了有一只老山羊带领了一群袋鼠在校园里四处游荡,办公室的老职工人人都知道的一个有趣的现象;Wagga Wagga冬季可能去到摄氏零度以下两三度,但其它季节里校园里遇见蛇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蛇在澳洲是不可以随便杀死的,所以就竖个警告牌子提醒一下了事,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春天里(大约9、10月份)走在校园里一不注意还会受到正在看护幼崽的鸟儿(swooping bird)的攻击。
下班时候出了办公室不远就可以远眺我家所在的住宅小区,向右看则是一所新建才两年的公立小学校 – 距学校校园仅几步之遥。下班的路是一路下坡,马路在人行道的左边,正常步伐及步频25分钟就可以到家了。有一天临进家门在车道旁还遇见了两只鹦鹉。在Wagga Wagga各种鹦鹉随处可见,大的小的、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绿的,不用去动物园就可遇见。只是没有用心去拍些鹦鹉的照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