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fcum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fcumt

博文

Vi:常用关键字(持续更新中)

已有 2267 次阅读 2015-11-29 19:44 |个人分类:LINUX|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快捷键, 不自动换行, 显示行号

set nu      " 显示行号

set nowrap      " 不自动换行

set hlsearch    " 搜索时高亮显示被找到的文本

set nocompatible    " 关闭 vi 兼容模式

ctrl+v      " visual   block(列)模式

shift+R   "-- REPLACE -- 替换模式

1G     " 到达文件头

G       " 到达文件尾

^或数字0    " 到达行首

$       " 到达行尾

h或^h   "向左移一个字符

l或空格   "向右移一个字符

j或^j或^n   "向下移一行

k或^p   "向上移一行

w    "移到下一个字的开头
W   "移到下一个字的开头,忽略标点符号
b     "移到前一个字的开头
B    "移到前一个字的开头,忽略标点符号
L     "移到屏幕的最后一行
M    "移到屏幕的中间一行
H     "移到屏幕的第一行
e      "移到下一个字的结尾
E     "移到下一个字的结尾,忽略标点符号
(      "移到句子的开头
)      "移到句子的结尾
{       "移到段落的开头
}       "移到下一个段落的开头
0或|    "移到当前行的第一列
n|        "移到当前行的第n列
^         "移到当前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
$         "移到当前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或return    "移到下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移到前一行的第一个非空字符

dd     " 剪切

ndd     " 多行剪切(n为数字,表示行数)

yy     " 复制

nyy     " 多行复制(n为数字,表示行数)

p      " 粘贴

u   " 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Ctrl+r   " 恢复上一步被撤销的操作

x, X   "在一行字中,x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Del] 按键),X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    于 [backspace] 即退格键)

nx   "n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n个字符。举例来说,要连续删除10个字符,则输入“10x

d1G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dG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d$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d0   "d的后面是数字0,删除光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y1G   "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yG   "复制光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y$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y0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gU0     "从光标所在位置到行首,都变为大写
gU$     "从光标所在位置到行尾,都变为大写
gUG    "从光标所在位置到文章最后一个字符,都变为大写
gU1G   "从光标所在位置到文章第一个字符,都变为大写

guG    "从光标所在位置到文章最后一个字符,都变为小写

#################################

多行注释:

1. 按esc进入命令行模式,按ctrl + v进入 visual block模式(可视块模式),然后按j或者k选中多行,把需要注释的行标记起来

2. 按大写字母i,再插入注释符,例如//

3. 按esc键就会全部注释了

取消多行注释:

1. 按esc进入命令行模式,按ctrl + v进入 visual block模式,按小写字母L横向选中列的个数,例如 // 需要选中2列

2. 按字母j或者k选中注释符号

3. 按d键就可全部取消注释

#################################

自动缩进:

set tabstop=4 " 4 spaces

set expandtab " tab to space

set shiftwidth=4

set autoindent

set cinden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278-939678.html

上一篇:C shell:脚本实现多文件的批量解压、转换
下一篇:Linux: dos2unix问题
收藏 IP: 139.17.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