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73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n7311

博文

我不喜欢考核压力下的科研

已有 3130 次阅读 2022-9-7 16:4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T大一位年届五旬的副教授被辞退,再次引起高校评价的话题。按说,在那样的环境下,应该不至于完全没有成果,再不济,做事主动点,加入大团队,或搞教学,或带学生竞赛,或者帮着管一下研究生,怎么会什么成果都没有呢。

       对于受过科研训练的大学老师来说,不愿意象车间工人按计件制完成科研任务,希望能自由地进行研究探索;从单位管理角度,希望老师们不要躺平,要有规则给老师们压力,并由此产生动力。

       实事求是的说,我是一个较为懒散的人,不愿意受太多管束,也不愿意在太多条条框框的压力下做事。

      有幸的是,过去十多年的东家为我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科研环境,没有任何的科研考核指标,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既可以短平快的刷论文,也可以慢功出细活,全看自己。“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即使单位没有考核指标,自己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写文章、字斟句酌写申报书,岂止是累,很多时候可以用疲惫和崩溃来描述。 

       随着这几年学生越来越多,眼睛和颈椎开始老化,以协助指导学生科研为主,逐渐以“指手画脚”代替“亲历亲为”。

       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当的压力还是必需的,尤其是博士期间和毕业的几年内,毕业最好还是要有论文发表的档次和数量要求,毕业后几年内还是要尽力拿到青基,然后独立地指导研究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方向和特色。

      考核压力下的科研是一种模式,考核指标又与利益挂钩,很快就会被玩坏。比如,要求发表多少论文,很快论文就多的不得了;要求完成多少经费,想尽一切办法让经费进去转一圈。

      破N唯就是破除唯指标论,今年教育部科技奖申报材料已经不允许出现“ESI”、“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等敏感词。但在很多小地方,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唯”变成“不要”。

      内心兴趣驱动的科研更为重要,实际上也不难做到,1)去掉科研指标附加的利益,利益少了,刷指标就没意义了,2)真正做到同行评价,而不是关起门来,谁声音大谁说了算。

       实际上,判断一个科研人员是否在做事,内行几句话就能看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4286-1354399.html

上一篇:一再要求更换导师,学生认知偏差的原因在哪里?
下一篇:2020级硕士生刘真获 ICICS2022最佳学生论文奖
收藏 IP: 117.140.169.*| 热度|

14 王涛 尤明庆 张学文 史晓雷 李学宽 杨正瓴 褚海亮 冯兆东 逄焕东 鲍海飞 朱志敏 帅凌鹰 郑强 傅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