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第一次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六届学术年会”
此时的我已经结束在昆明举办两天的“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六届学术年会”,坐在返程高铁上,除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仍一遍回忆参会过程。
“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系列学术年会”已经在南京,海南,昆明,河北师大等地召开,是“社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盛会”之一,举办前一般有第一,第二,第三轮通知,涵盖征稿,宣布嘉宾,注册报道等各项事宜。作为一个“研一菜鸟”,我投稿了,但没想到他们让我来交流论文…… 为了更好复盘此次会议,我还是从会议前,会议中(大会过程和展贴交流过程),会议后分点归纳,以后自己留着看…
一,会议前
出于云南师范大学防疫需要和组委会安排,论文在指定地点进行“展贴交流”。我一看要贴出来,吓个半死。第一我没有展贴过,第二我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论文,怕被笑话。以至于后来我的心态从开心变成了纠结,想各种不好的场景(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心理活动,没办法胆子太小了)。此外还有一点,展贴报告我也没设计过,该怎么样让展贴海报不花里胡哨,数据简洁明朗,能让别人一眼看懂研究方法,样本,结果和结论。后来请教了学长和百度,才算终于弄好了,到点出发飞往昆明。
二,会议中
大会过程
年会26号全天报道注册,我大概8点就到了会议举办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丽水云泉大酒店(我没打广告啊!)报道,熟悉会场,先摸清会议室都在哪,怎么走,别开会时急急慌慌找不到地方,耽误事情… 后来回房间,翻会议手册,圈自己感兴趣的报告,记住时间地点和自己“展贴交流”的时间地点,万事俱备,只欠开会。
后来就是一系列的领导讲话和“共建”协议签署,大会主会场和分论坛各开各的,我坐下面老老实实听,顺带记住各个老师的名字和长相(万一要喊老师,别喊错了,喊错了就尴尬了)…全程就一个感觉,这个教授好厉害,他说他某某年去了哪里;那个教授好淡定,他说他跟几个国家合作搞什么,风轻云淡家常便饭一样。
开会时认识了座位两边的小姐姐,一个西华师范大学的,另外一个是云南师范大学的老师,茶歇时我正在那吃小蛋糕和橘子… 看见一个男生问某个教授收不收博士生了,那教授说名额有限,只有一个,还问他是不是少数民族… 顿时感觉蛋糕不香了,橘子也不好吃了…😂
2.展贴交流过程
这个是我最担心的一个环节,换句话说,我认为是在“公开处刑”。论文一贴,思路、数据、结论都给别人看,写的好别人说几句,写的不好别人摇摇头走了,当时贴论文的时候我还想着,贴上我就跑去分论坛…… (现在想想,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不可取,原因就在下面)
其实我这边一贴上就跑了,跑分论坛去了,后来“挂念”我的论文,我又跑回去了,但我还装作那不是我的论文,我跑去看别人的论文。看到了陕师大心理学院,西南大学,北师大重点实验室等好多学校的文章,自变量因变量关系图,预设实验包括被试的选择,脑科学图片画的都好专业,而我的论文只是采用最传统的spss分析+简单的结果展示图,这也让我看到了差距和要进步的方向。
或许是“展贴海报”自行设计的还不错?图文并茂加彩印?全英文还是说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人去看我的论文了,我马上走过去,但我太怂了,我还装作这不是我的论文… 之后偷偷听到他们说论文选题不错,样本量有点少时,我憋不住了让他们点评,但没想到那个人是西南大学的毕重增教授,《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主编,之后就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交流,比如定量研究换成典型的定性研究,或者扩大样本量,文章会更好一些,更没有笑我,还跟我说他之前去美国撞疫情,没去成那边,洛杉矶大农村也逛不了了。还有一个小事,另外个男的拿手机拍我的文章,我斗胆让他批评一下。他问我博几了,我说我研一,我问他博几了,他说他都博士毕业七八年了…我寻思着这学习还能让人“返老还童”咋的… 只能惊呼,您太年轻了!
整个交流过程就是学习别人和接受指导的过程,下次有机会展贴,我再也不跑然后半路回来了。
三,会议后
这个环节几乎就是复盘和整理照片了,报告内容中听到的好的研究思路,从别人的论文中得到的研究灵感,拍的PPT要点,交流时产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还有一点风景照片,一个个码好。
现在看这场会议,我的心里历程大概是新奇—忐忑—小心翼翼—放松—庆幸来了。 😊
参会虽然有些累人,但返程心情如“彩云”般美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